从濒临破产到迈向国际化强企,潍柴集团——
专注自家“田”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空中俯瞰,位于山东潍坊的潍柴集团总部办公楼呈现出潍柴标识“智圆行方”的外形,诠释了创新是潍柴的动力之源、专注是潍柴成功的关键。
这家在1998年濒临破产的企业,是如何在20年里实现了年收入超过2300亿元?如何立足潍坊,走向全球,逐步迈向国际化强企的?“潍柴动力”的发展动力又是什么?
“心无旁骛攻主业”
打开潍柴集团的官方网站,蓝天白云图片背景下,7个金黄色大字格外醒目:心无旁骛攻主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探究潍柴发展路径,或许能有答案。
用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的话说,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把自己的“田”种好,才能迈向世界一流。
潍柴主业是做发动机的,前身潍坊柴油机厂曾几度辉煌。但到了1998年,潍柴亏损3亿元,濒临倒闭。
新上任的班子在董事长谭旭光领导下,提出了“三三制”改革。其中将三分之一资产和职工随高速机主营业务剥离出来成立潍柴动力。从此,潍柴踏上了现代化企业的道路。
不碰房地产,不搞金融投机,不做低端业务。
正是心无旁骛、没有杂念,让潍柴在发动机领域名声显赫。
作为国内发动机行业领军者,潍柴建设了业内唯一的企业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畅销的WP13、WP9H/10H发动机都是这个实验室孕育的杰作。
据潍柴提供的数据,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占期间费用的比重,2016年到2018年分别是32%、36%和40%。近十年来,潍柴仅发动机板块研发就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
动力总成是重型商用车的核心和关键。潍柴经过十多年研发,全面掌控了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核心技术。这项技术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潍柴动力发动机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扩大,重卡发动机市场份额连续三年提升。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李森喷油器及高压接头自动压装单元”“夏学军气缸盖主螺栓自动拧紧单元”……在潍柴总部二号工厂总装车间,记者看到,以员工名字命名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比比皆是。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文化已成为潍柴企业理念的一部分。
“企业有质量文化,员工更有处处争第一的干劲,这里面是潍柴人的荣耀。”二号工厂副厂长尹慧琼说。
“我们从一个地方品牌,逐步成长为中国品牌、国际品牌,靠的是什么,就是要争第一。”谭旭光说。
争第一不仅局限于国内,更要走出国门。
在潍柴的展厅,红色小旗已经插到了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欧洲、独联体区域等全球各主要市场的版图上。
“发动机制造是一个高度市场化行业,国际巨头早已深入中国分享盛宴。不走出去,潍柴难有国际竞争力。”潍柴动力执行总裁孙少军说。
国际潍柴,是潍柴发展的重要目标。
2009年,潍柴并购法国博杜安动力公司,弥补了16升以上高速发动机的空白。紧接着,战略重组意大利法拉帝集团、德国凯傲集团和林德液压公司。2016年,潍柴收购美国德马泰克。2017年,控股美国PSI公司……
“潍柴每一次重组都与主业相关,都沿着动力的主轴进行延伸。”谭旭光说,潍柴的模式是“补短板、调结构”,追求高质量发展。
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潍柴WOS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潍柴马兹发动机工厂在白俄罗斯投产运行……
在不少员工眼里,潍柴2018年的大事喜事不断。
然而,2019年农历正月未出,谭旭光一个内部讲话“劈头盖脸”,题目是《潍柴集团将面临新的更大风险》。
潍柴一名高管曾说,集团拥有行业里的全系列产品,竞争对手尤其多。高质量发展稳定持续压力不小。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意识,是潍柴始终保持不竭发展动力的前提。
近十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潍柴营收增速曾经历过两次负增长。逆境下潍柴通过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修炼内功”,应对发展的寒冬。2015年推出的WP13产品,当年销量便突破5000台。
随着产业版图的扩大,潍柴逐步探索建立了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的潍柴WOS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推行该模式,近三年,潍柴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0%,新机故障率下降72%,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数据显示,2018年,潍柴年营业收入超过2300亿元,20年来以年均35%的复合增长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企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具有别人拿不走的、始终在行业能够引领的技术,能够使企业不断创造价值的技术,能够不断实现可持续投入的技术,没有这三条,一个企业不会搞好。”谭旭光说。
(新华社济南6月3日电)
大众锐评:潍柴做对了什么,让媒体如此关注?
6月4日,国内很多媒体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了潍柴集团身上。媒体为什么多次聚焦潍柴?从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到国际化强企,潍柴腾飞的秘诀是什么?“潍柴奇迹”是如何创造的?潍柴又是如何赢得世界的尊重?潍柴做对了什么?
专注自家“田”,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新华社给出的评价。打开潍柴官网,蓝天白云图片背景下,“心无旁骛攻主业”7个金黄色大字,格外醒目。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常说,心无旁骛攻主业,才能迈向世界一流。
心无旁骛攻主业,正是潍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蝶变的成功秘诀,是潍柴的魅力所在,也是媒体多次聚焦潍柴的重要原因。一棵蓬勃的参天大树,必有深根扎进土壤,主业则是实业之根,做精做优主业,才能经得住市场风吹雨打,潍柴以成功实践阐释了这个道理。然而,放眼周边,有多少企业能搞懂“主业”深意?又有多少企业能顶得住市场诱惑、心无旁骛攻主业?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怎么赚钱、如何盈利,却是一篇既简单又深奥的文章。房地产市场火爆,就建房子卖房子;金融行业回报高,就挺身投机;保健市场赚钱,就进军保健品;影视产业热闹,就盲目跟风……只要不违法,什么赚钱干什么,似乎无可厚非,但是,“隔行如隔山”,过多涉足陌生领域,经营风险会成倍增加,“赔了夫人又折兵”,也就不足为奇了。
心无旁骛攻主业,关键要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根基”。这么多年,潍柴一直不忘为什么出发,坚守“发动机”这个根基,坚持不碰房地产、不搞金融投机。潍柴好像错过了很多“快钱”“大钱”,却厚植了长远健康发展的根基,在“发动机”这个领域深耕细作,做全球最好的发动机,“把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还挣钱”。攻主业,是企业的根本;强主业,企业才有未来。不管市场多么多元、多么诱人,企业都要清楚主业是什么、根基在哪里,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希望更多企业从潍柴实践中得到启迪。
心无旁骛攻主业,“恒心”不可或缺。有些企业,在发展初期时能坚守主业,但是,赚了几桶金后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忘记了自己的根基、优势和拳头产品,什么来钱快干什么,还称“多元化战略”。古人说,“人不明于急务,而从事于多务、他务、奇务者,穷困灾厄及之。”意思是,一个人不专心于当务之急的主业,而做那些繁杂事务、无关紧要的事务、新奇的事务,迟早会遇到穷困和灾难。这么多年,潍柴从未在非主业上动过一分钱的心思,也从没在房地产上投过一分钱,就连每一次重组,都与主业相关,都沿着动力的主轴进行延伸。事实证明,攻主业,三心二意不行,三分钟热血也不行,具有足够的定力和韧性,具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正确的轨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