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开区大黄山街道发现清代“重修荆山石桥碑记”石碑
黄淮网(贺见闻) 近日,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黄山街道荆山村棚户区改造施工现场发掘出一块清代石碑,其内容为荆山桥纪事。这块碑的发现,对于研究荆山古石桥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新发现的石碑位于荆山桥古牌坊东10余米。位于一户居民房屋下,旧民房拆除让这块失踪多年的石碑得以重见天日。该石碑高约1.65米,宽约0.63米。碑文500余字,字体刚劲有力,为小楷,石碑刻上依稀可见“重修荆山石桥碑记,……康熙年间重建……张伯亮出资独建……来往旅络绎不绝”等文字,落款日期为“嘉庆四年岁在已未”。嘉庆四年即为1799年,距今220年。
在此之前,还陆续找到了有关荆山桥的6块石碑以及30余块石桥的条石,其中包括荆山庙碑文、保护民国保护荆山桥的碑文等,牌坊残缺部分刻有“瞻云、朝宗”的条石也已找到。虽然历经风雨侵蚀,碑文以及条石受损严重,大部分条石不见踪影,但是有关荆山桥的文化逐渐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据史料记载,荆山石桥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徐州人张胆父子出资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4年)竣工,历时21年,耗银26800两,桥身原长362.5丈(约1158米),宽1.9丈(约6米)。乾隆十一年 (1746年)总督白钟山再建,这次将桥扩大,桥长为482丈 (约1599米),大孔19个,小孔145个,大孔两孔雕之间镶有12条石龙,桥望柱上共有石狮160对,石猴160对,桥中部一对大石狮的中间,有乾隆御笔“万世津梁”石刻横匾,为江苏历史上最大的一座联拱石桥。同治年间 (1862-1874),捻军同清军战斗时,荆山桥遭受严重损坏,李鸿章修复。此桥结构坚固,全桥用花岗石料砌成,接缝处除加糯米汁浇灌外,另有元宝形铸铁扣接相连,桥面上铺有青砖。
在桥的北端还建有一座石牌坊,其顶横额面上北侧刻有“荆山桥”三字;南侧(背面)刻有:“利涉大川”四字。牌坊石柱刻有对联。
北侧为:虹彩飞空百世津梁歌利涉;湖光澄碧九州行旅沐恩波。
南侧为:山近彭城水映之龙瞻瑞霭;人道王路功成砥柱履州行。
字迹刚劲有力,端秀大方,均系乾隆御笔。
随着历史烟云的变换,荆山石桥经过多次重修,也经历了清朝与捻军战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破四旧”等创伤,先后两次被炸毁了27个桥孔,到解放初期时,桥上只能勉强通过行人。
1958年,因疏浚开拓京杭大运河,这座桥由于阻碍航道等原因被拆除。从此,这座历经300多年的古石桥,也就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只有那残缺的牌坊和引桥一直矗立在那里,向来往的行人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与沧桑。荆山桥于1987年被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荆山村有众多荆山桥的“忠实守护者”,孙庆功就是其中之一,在荆山村拆迁期间,他一直在拆除现场巡查,希望能收集到有关荆山桥的“资料”。“荆山桥是一座古桥,对荆山、对徐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一直打听、收集荆山桥的碑文、遗存以及有关荆山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孙庆功介绍说,近年来,他走遍了周边村庄,只要听说哪里有关于荆山桥的消息,他都要亲自去看一看。这些年共收集有价值的老物件100余件,其中荆山石桥牌坊残缺条石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天他一直跟着挖掘机,希望在当年修建茶亭和碑亭的地方能有些收获,当发现石碑时,他万分激动,亲自指挥挖掘机小心地把“碑文石”挖掘出来,并邀请文物部门前来鉴定,一直把石碑安全送到村委会后,他才放下心来。 “能找到‘万世津梁’的横匾和荆山古桥上的‘石狮子’、‘石猴子’是我最大的愿望,我希望能为修复荆山桥多找一些物件、多出一份力。”说话间,孙庆功老人流露出丝丝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