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奏响强富美高新徐州和谐音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瑾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承两汉雄风,铸徐州辉煌。

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备、城乡人居环境的优化、公共卫生服务的改善、百姓居住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品位的提升……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中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变,都是这方水土这方人筚路蓝缕的生动实践。

9月26日上午,我市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发布的第四场专题发布会。围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主题,市卫建委、市文广旅局、市住建局、市农民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分别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住房保障、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展示了成绩斐然的“徐州模式”,睢宁县相关负责人发布了民生幸福的“睢宁画卷”。

为民惠民,

坚实健康徐州建设步伐

数说:徐州拥有卫生资源总量居全国地市级前列,全市三甲医院10家,居全省第2位、淮海经济区地级城市之首,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9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代表医疗技术水平的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在省内居第一方阵。在大力推进健康城市细胞工程建设中,全市建成1个国家级卫生镇、36个省级卫生镇、777个省级卫生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徐州积极实施“安康关爱行动”,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60.61万名老年人参保,覆盖率达31.21%。

采样:2017年10月,农村地区以丰富包型设计、实行菜单式选择为主要内容,城市地区以高血压、糖尿病重点人群为突破口,具有徐州特色的“1232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获得“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十大创新举措”。

权威解读: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尹葆华介绍,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上挂北京、上海等全国34家顶级医院,下联淮海经济区300多家医疗机构,不断提高医疗首位度和影响力,初步建成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医疗服务辐射苏鲁豫皖四省20个市近1.2亿人口,到徐州看病已成为周边地区百姓的首选。综合医改重点领域实现较大突破,健康徐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指尖上的医疗”便民惠民为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文旅融合,共享诗和远方缤纷生活

数说:文化产业作为新时代的朝阳产业在我市蓬勃发展,全市已有文化企业单位31000多家,注册资金超过80亿元,从业人员50多万。文化底蕴深厚的徐州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484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馆藏文物近7万件,馆藏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68家、生态旅游示范区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星级酒店48家,徐州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绿色休闲旅游名城等称号,贾汪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采样:2019年度全省公共文化和非遗保护工作座谈会和全省推广“马庄经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贾汪区马庄村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调研联系点建设单位”。

权威解读: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张伟回顾了近年来我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产业的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艺术创作精品力作叠出、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长足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品牌推广成效明显,今年策划组织的“缤纷文旅·共享生活”活动亮彩纷呈。2019年对于文化和旅游来讲是个特殊的年份,按照机构改革要求,文化和旅游走到了一起,崭新亮相的文广旅局有意愿、有热情、有信心、有能力做出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为群众的幸福感添砖加瓦。

转型升级,打造生态宜居徐州样板

数说:在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城市布局建设中,我市累计投入近3300亿元,先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快速路、奥体中心等600多项城建重点工程,市区52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破茧成蝶,近60万居民彻底告别“蜗居”,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将“生态包袱”转变为“生态资源”,对主城区42处采石宕口实施修复,生态恢复率达到82.4%。将绿地融入到城市每个单元,至2018年底建成公园绿地2914公顷,在全国率先建成公园绿地市民出行“10分钟服务圈”。

采样:徐州样板已然进入更广阔的视域。在2019年徐州市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的徐州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上,发布了基于徐州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总结、全国采矿废弃地现状摸底评估与分类研究而形成的《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两部标准。

权威解读: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市政园林局副局长肖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住建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强富美高”新徐州决策部署,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己任,把百姓的期盼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努力营造宜居环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能级品质大幅提升,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创造了生态修复的“徐州样板”,构建了园林城市景观系统,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腾飞

数说: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徐州的农业农村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12亿元,位列全省前茅,设施农业面积、水果产量等10项经济指标均居全省第一。自1988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88万亩,至2019年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达到6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7%,连续11年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名。农业品牌百花齐放,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产品品牌20余个,其中邳州大蒜年产值超过45亿元。

采样:“住有所居”还要“住有宜居”。徐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创造了沛县采煤塌陷地搬迁、睢宁扶贫搬迁等一批经验典型,2018年有10.3万农民入住新居。

权威解读:徐州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广杰感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农村田园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幸福富足。于2017年启动的《徐州市新型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农村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培育美丽宜居村庄,农业农村展现出蓬勃生机。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9-09-29/43901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