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在城市历史中 植根在市民血脉里
“你为何选择报考计算机专业?”“请结合你在舰上的战位,谈谈未来亟待提升的能力还有哪些?”近日,一场特殊的入学考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徐州舰上举行,34名战斗在大洋上的官兵,将成为徐州工程学院徐州舰官兵学历提升班的第四期学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徐州舰政委冷科研表示,徐州市“送学上舰”是对军队继续教育的创新拓展,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落实科技强军战略提供了重要抓手。
双拥传统,凝聚在城市历史中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正式打响,30多万彭城儿女奋勇支前,书写“部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战争传奇,铸就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
1979年12月,徐州驻军与徐州地区行署、徐州市革委会联合召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并从一个地区级会议升格为全国性会议,全军各大军区、各兵种群工部长、江苏各地市民政局长列席会议,徐州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发源地。
从此,徐州军民的双拥热情越发高涨,创造双拥工作史上的多个第一——全国第一批命名的10个双拥模范城之一,全国第一个专门为困难现役军人家庭提供救助的“情暖困难现役军人家庭救助基金”,全国首家双拥专题展览馆……
今年10月,徐州军地双方共同签约“王杰精神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框架协议”。“王杰烈士成长于部队,献身于徐州,既是军队之楷模,也是徐州之荣光。”王杰部队部队长袁兴萍说,创作以王杰老班长为核心的舞台剧,让部队官兵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
如今在徐州,4万多名优抚对象每年享受免费体检;近3年接收的千余名转业干部,超九成被安置到行政事业单位;转业与随军家属工作安置满意率达100%。
如今在徐州,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全国首家双拥展览馆,展示“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长约千米的同昌西路商业街,随处可见的双拥标语,处处彰显这座双拥名城的家国情怀。
双拥基因,植根在市民血脉里
在徐州,社会力量拥军蔚然成风。被聂荣臻元帅誉为“子弟兵母亲”的庄印芳,将毕生心血和积蓄用在拥军上。从昔日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场到今天大江南北的绿色军营,庄印芳每年都奔波在漫漫拥军路上。她说:“我只图子弟兵安心服役,国防强大。”
5年前,庄印芳在邳州建起国内首家个人拥军陈列馆。如今,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4000多万元的投入,没拿政府和社会人士一分钱,完全是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和做生意的积蓄。”讲解员庄文亮告诉记者,老人每天都会过来,碰上有人来参观,她都会给他们讲拥军故事。
今年4月,退役军人张永和妻子韩才兰驱车来到王杰部队侦察营走访慰问,将饮水机、电风扇、洗衣机等生活物资赠送给全营官兵。脱下军装17年,张永已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走进军营慰问。他说:“是部队培养了我,希望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拥军队伍。”
多年来,这里既有坚持三十余载的拥军老模范,也涌现出“用新时期王杰精神谱写拥军新篇章”的王杰小学,全国十佳“最美拥军人物”曹迎军、倪振娥夫妇等新典型。如今,全市群众性拥军组织达1400多个,超10万人活跃在基层双拥第一线。
双拥氛围,倾注在子弟兵的行动上
民爱军如此,军爱民亦然。每天,在王杰事迹陈列馆,71集团军某部下士孙梦琪都要抽出时间向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述王杰烈士的故事。她说,要让更多人了解王杰精神,让英雄的名字成为这座“双拥城”不朽的荣耀。在徐州,子弟兵积极与驻地机关、厂矿、街道、学校结成军民共建对子,主动参与和谐徐州创建,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为“第二故乡”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安康争作贡献。
多年来,王杰生前所在连队先后40余次完成排爆任务,22次协助军地销毁废旧弹药,13次执行抗洪抢险、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火灾救援任务,被誉为“衷心保祖国、赤胆为人民”的英雄集体。
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71集团军重点指导驻徐部队帮扶5个省级经济薄弱村,目前已成功脱贫152户;空军勤务学院与徐工集团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王杰部队与徐工集团起重机械事业部结成“拥军共建单位”,开启双拥共建新征程。
“最后一粒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淮海战役时徐州人民拥军支前的歌谣,如今薪火相传,迸发出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