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徐州推动群众协商解决身边难题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5日11版 版面截图

原题:如何避免“乡镇点了菜,群众不动筷”(一线行走)

为民办事不能大包大揽,必须引导群众参与,通过提高参与度来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

“它‘吃’下的是生活垃圾,‘吐’出的却是有机肥料。”在江苏徐州铜山区棠张镇铁营村,技术人员指着垃圾生化处理设备笑着说。

别看棠张镇现在垃圾分类搞得有声有色,起初却并不顺利。有的村干部担心推行垃圾分类会增加管理难度,一些村民也说,“分类投放,岂不是多此一举?”直到开了协商会,这件事才有了进展。

今年5月,棠张镇召开垃圾分类协商会。召集人刚介绍完主题,大家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这么麻烦,村民愿意吗?”“增加的投入,怎么办?”等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后,率先试点垃圾分类的沙庄村村支书吴学允现身说法:“其实没那么难,只要充分考虑大家的需求和方便,都会支持的。”“厨余垃圾经过集中处理能变成有机肥,还能增加经济效益。”镇环卫所负责人说。经过分歧、辩论、协商,大家逐渐形成了共识。认识一致了,推动起来就不难了。

什么是共建共治共享?有村民说,“说白了就是大伙儿的事大伙儿一起操心。”在基层工作,大家对公共事务意见不一是常有的事,如果一味推行,难免会适得其反,重要是如何调动大家共同参与,“一起操心”。

其实,在棠张镇开这次协商会前,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协商什么?谁来协商?

镇党委认为,如果只是协商个别群众关心的事情,只找部分人协商,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只是个别人满意,很容易导致“乡镇点了菜,群众不动筷”。只有聚焦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让人们更广泛地参与进来,形成的共识才能更全面、更符合实际,才会赢得支持。

就拿这次垃圾分类协商来说,参与协商的人有村里的种养大户、“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还有村干部和普通村民,方方面面的诉求都摆在桌面上讲。“协商过程中镇党委没有事先定调,让老百姓‘愿说话’‘敢说话’‘说心里话’,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镇党委书记郭华良介绍。

有了共识才能形成合力。目前,这种通过协商解决群众身边难题的做法,已成为徐州在基层治理上的创新经验。

把群众的小事办好了就是大事。为民办事不能大包大揽,必须引导群众参与,通过提高参与度来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对共识的达成,不能光靠上面“说了算”,还要通过协商,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说得对”,认识到“能干好”。唯有如此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凝心聚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作者为徐州日报记者)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5日11版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9-12-05/44041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