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秉持主流媒体初心使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徐州日报《汉风》《大运之河》周刊受好评

 

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秉持主流媒体初心使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月6日、20日,徐州日报《汉风》周刊和《大运之河》周刊先后创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价值,明确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江苏文化以“吴韵”“汉风”两大文化为代表,刘邦故里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把大汉文化打造成世界级文化名片,是江苏省委对徐州文化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和新要求,也是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徐州日报《汉风》周刊是全国党报中第一个以弘扬汉文化为主旨的文化周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今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日前又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作为运河城市的主流媒体,徐州日报创办的《大运之河》周刊亦开全国党报运河文化周刊先河,致力于深入挖掘和全面阐释大运河遗存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汉风》周刊和《大运之河》周刊通过纸质媒体和徐州发布、今日徐州APP新媒体发布,与读者见面后,受到广泛好评。

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汉学大系》主编朱存明教授说:“徐州日报推出《汉风》周刊,特别有必要,一方面它秉承了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一方面把徐州市委、宣传部的文化推进要求贯彻到具体的宣传上。此外,高校学者的研究成果也需要地方媒体大力推荐,通过推荐可以把学者工作与社会发展要求、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特别有意义。”

《汉风》周刊的开篇作者、徐州市政府参事、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赵明奇说:“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徐州人是厨师,烩黄河长江体系多元文化而成大汉全席。历史时期徐州地域文化是汉文化源头之一,不是全部,但萃萃精华、开启新代文明,徐州汉文化亦或江苏汉文化的历史贡献是全方位的、高品位的。”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是《汉风》周刊的合作单位,副局长张伟说:“两个周刊经天纬地、广采博撷,是宣传徐州汉文化和运河文化的好形式,为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媒体阵地。已刊发的版面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知识面广,趣味性强,既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又能丰富读者的生活,方便读者了解和参与徐州的历史文化发展。”

“两个周刊的推出恰逢其时,是挖掘阐释和传承传播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徐州打造世界级汉文化名片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宣传效应。”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表示。

徐州地方文史研究者、供职于常州红十字会的张涛在网上看到周刊后说:“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下,徐州被重点打造为淮海经济区的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周刊的创设,可以帮助区域内的人有文化认同感,走出徐州看徐州,立足徐州,胸怀淮海,并为徐州自豪。”

云龙书院地方文史研究中心主任阎强说:“两个周刊的创办,让徐州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宣传一起强势发力,深入发掘徐州汉文化以及彭祖文化、道教文化、苏轼文化、运河文化、战争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建设,全面打造徐州城市文化符号。”

“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没有文化做支撑是打造不起来的,提炼并运用同类文化凝聚淮海地区的人心,可以让各市各地形成合力,两个周刊的创立,将对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东方文献收藏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宣瑞说。

“两个周刊的创刊,为徐州灿烂文化打开了两扇人们了解徐州、认识汉文化和大运河的窗口,也让我们这些研究民间手工艺、非遗和非遗再创造的人倍感鼓舞。”回龙窝手创手工场场主张立新说:“两个周刊又像两个舞台,让我们可以尽情展示汉文化和运河文化的作品、故事和古往今生。这是我们民间手工艺人的幸事,是民间文化的幸事。”

肯定之外,徐州市传统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徐州非遗评审专家、徐州黄楼书院(筹)院长戚云龙还对周刊提出了期望:“我对两个周刊充满期望,希望周刊能兼顾好学术的严谨和大众化的普及,兼顾好文献研究和考古发现、考古成果的宣传,兼顾好科研、开发和弘扬之间的关系,熔古铸今,对徐州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9-12-28/44089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