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7日在徐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庄兆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徐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70华诞的大庆之年,也是我们负重奋进、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统筹做好各方面工作,重抓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突破性的攻坚成果,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3项工作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较好完成了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全力落实“六稳”举措,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7100亿元左右、增长6%左右;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同步提升财税质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8.3亿元、下降11%,同口径增长4.6%。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保持稳步回升态势。进出口增长1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增幅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善。工业和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分别达5041亿元、8073亿元,增长15.4%和12.4%。工业用电量增长4.4%,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产值增长8.2%,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增加到39.9%,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2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100亿元、5745亿元,增长14%和18%,增幅居全省前列。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实施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103.9亿元,推行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2项99条具体举措,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新增企业主体5.16万户。分梯度抓好企业培育,新增“四上”企业89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8家。服务外包合同额、执行额分别增长32%和23%。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不懈调结构促转型,推动产业发展迈上中高端,以优异成绩跻身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大。制定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发展意见及专项扶持政策,新兴产业发展立起了“四梁八柱”,产值增长8.9%,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38%。扎实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8.5%、增加值增长6%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500亿元。传统产业改造有序实施。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设备改造和布局优化顺利推进,钢铁、焦化、水泥产能置换和兼并重组实现根本性突破,落后热电机组关停改燃有序推进,中新钢铁二期等三个总投资250亿元的重组转型项目开工建设。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全面启动,关停淘汰落后低效企业48家。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认真落实“六项制度”,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分别达到705个、607个和482个,产业项目“765计划”基本完成。205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148.1亿元、增长16.3%,5000万元及以上在库项目1149个,较上年增加285个。创新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四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新获批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大力度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入选省人才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出台大学生、高技能人才引进和返乡人员创业扶持政策,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运营,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邳州、新沂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徐州高新区获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

(三)城乡发展协调并进。扎实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速形成。中心城市功能大幅增强。高质量编制金融服务中心、大郭庄片区、北部生态新城规划,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运营,迎宾大道高架建成通车,徐宿淮盐铁路开通运行,高铁站东站房投入使用,徐连高铁建设进展顺利。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开工建设,大龙湖国际会议中心主体封顶,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稳步推进。实施棚户区改造1700万平方米,60个棚改遗留项目全部拆除,实现节约建设成本、盘活土地资源、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一举多得”。成功举办首届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向全球发布生态修复“徐州标准”,入围全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高分通过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申办专家评审,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出台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淮海经济区10市产业协同发展、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15个专题合作协议签署施行,徐宿快速通道正式通车,徐宿、徐萧、贾汪至台儿庄等跨省毗邻公交开通运行,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启动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五县(市)和铜山、贾汪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提高到70%,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20.5%,增速快于全市5.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占全市比重提升1.6个百分点。沛县、贾汪区分别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铜山区、邳州市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沂市获批省生态园林城市,丰县、睢宁县顺利达到省级贫困县“摘帽”标准。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启动“三乡工程”,努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19个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进展顺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家,新挂牌蔬菜外延基地7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新改建农村公路1346公里、桥梁169座,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应收尽收,村级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提高到46%,新建改造农村水冲公厕1076座、户厕6.68万户,创建美丽宜居乡村228个。“马庄经验”全面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域推进。62.78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269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标,5626户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完成省定2.5万户农户居住条件改善任务,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以啃硬骨头的担当深化改革,以抢抓机遇的作为扩大开放,以勇争一流的追求优化环境,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整体活力日趋增强。改革攻坚取得新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113项补短板工程顺利实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改革基本到位。五大国有企业集团完成重组整合,徐工混改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一网通办”“一窗分类综合受理”进展有序,数字化多图联审全面推开。市区3家农商行风险化解和改革重组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双向开放打开新局面。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规划上报省政府审批,铁路货运中心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徐州号中欧班列开行总量提升至全国第9位,徐州综保区业务快速增长,双楼内河港海关监管平台全面运营,观音机场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电商示范基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开展“提升年”各项工作,“八大专项行动”和“五查五整治”深入推进。建立健全“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工作机制,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企业诉求兜底受理。全面建立市县镇三级包挂服务企业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信贷172亿元,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偿还民营中小企业欠款6.29亿元。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解决突出问题835个。

(五)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追求,持续推进幸福徐州“大家庭”建设,再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00元、19800元,增长7.8%和9.1%,农民收入增幅位居全省前列。4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25万人,发放稳岗补贴8600万元、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1.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5%。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实现“十五连调”和“八连调”,城乡低保标准普涨到610元。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初步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现全域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市县领导带头包案纾解民忧,大龙湖街道安置小区、状元楼产权证办理等262件信访积案得到彻底解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生态环境整体向好。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全面落实扬尘管控,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面清零,市区优良天数216天,PM2.5浓度降至56μg/m3、同比下降5.1%。不断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创新实施“河长+检察长”治河护河,9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正式开工,丁万河、潘安湖入选省首批生态样板河湖,大沙河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建设名单。重金属减排专项整治全面开展,重点地块治理修复有序推进。公共服务明显优化。大力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中小学44所、幼儿园55所,招聘教师7871名。徐州一中新校区竣工验收,江苏师大科文学院一期建成使用,五大区域职教集团加快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成立医疗事业集团,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建成运营,北区股份制医院即将投用,新增省级示范村卫生室262个。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启动,实现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刷卡直接结算。深入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两项改革试点,新改扩建100个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国际马拉松赛、“丝路汉风”国际武术大赛成功举办。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市武装工作迈出新步伐。人防、民族宗教、档案、外事、侨务、台湾事务、统计、审计、气象、青少年、妇女儿童、广播电视、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一年来,我们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大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检视问题不足,即知即改尽心落实,深入推进学习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特别是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下大气力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下发的文件均下降30%以上,承办的351件人大代表建议、374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高质量办结,政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向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真抓实干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徐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徐州建设的各界人士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发展还面临不少短板和问题: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工业占比不高、层次较低、结构偏重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新旧动能转换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乡村振兴仍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约束性指标完成不够理想,大气污染治理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群众收入依然不高,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民生改善与群众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安全稳定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担当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营商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政府自身建设任重道远。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得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中美经贸摩擦仍有不确定因素;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发展动能转换、污染防治攻坚、公共服务补短等任务繁重,面临的矛盾困难将更加艰巨。与此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支撑正在加速巩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深远影响持续放大,“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在我市叠加,区域中心城市“代表周边、带动周边”效应逐步彰显,这些历史性机遇都将极大激活我市蛰伏的发展潜能。我们要坚持辩证思维,善于在复杂环境中把握趋势,在各类矛盾中抓住关键,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正视历史积累的问题,看清自身发展的差距,知难而进,持续攀登。我们要坚守初心使命,深入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认真履行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职责,进一步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用发展惠民的实绩不断彰显制度优势。我们要主动抢抓机遇,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找准目标定位,积极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精心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重要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不断提升徐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要突出做好七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固本强基、蓄势增能,以更实举措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环境至上”理念,全力以赴扩投入、抓招商、强企业、优环境,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狠抓有效投入增后劲。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的关键抓手,一以贯之执行“六项制度”,压茬推进产业项目“765计划”,以实实在在的产业投入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聚焦重点产业链实施靶向招商,完善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强化领导招商和以商引商,办好“二十三洽会”“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推介会”等品牌招商活动,切实提高招商成效。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欧美日韩等重点区域,组织专项招商和小分队精准招商,全力招引一批高端项目,努力在百亿级重大项目招引上实现突破。强力推进年度投资1270亿元的230个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徐工特种起重机、天丝新材料二期等项目进度,确保鑫晶半导体大硅片、富港电子5G高速数据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全过程、保姆式做好项目服务,大力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及时解决项目在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抓好观摩点评和目标考核,进一步提高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投产率。

狠抓企业培育强支撑。深入推进千家企业培大育强,促进大中小微企业梯次发展,构筑结构合理的企业梯队。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联合发展,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培育一批规模超百亿的旗舰型企业。持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队伍,提高投产项目转化率,做好“小升规”企业服务,确保年内新入库“四上”企业100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精准扶持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支持企业深耕细分市场、拓展主营业务,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大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扶持力度,深入排查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更好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速发展总部经济,年内新增总部企业50家。严格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狠抓营商环境提信心。锁定“五最”目标,抓好“营商环境深化年”建设,对照国家评价办法和省考核指标逐项整改提升,全面完成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整改落实任务。完善“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机制,提升企业服务中心功能,真正让企业办事不求人、权益受保障。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新28条”,持续落实我市支持民营经济99条政策,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民营经济壮大保驾护航。常态化开展“政企同行”行动,落实各级领导包挂帮扶企业制度,健全重大经济政策制定企业家参与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讲好“徐商故事”,在全社会形成尊崇、爱护、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第二,突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牵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新兴产业培育上下功夫。瞄准18个主攻领域,强力推进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扩容提质,年内新兴产业产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个百分点,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抓好徐工配套产业园、万福阳数控设备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申创国家高端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聚焦四大重点领域提升新能源产业,加快中建材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巨电动力锂电池、协鑫颗粒硅等项目进度,推进开沃新能源乘用车、奇瑞弘安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落地达产,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和高端动力锂电池材料基地。深化与中科院微电子所等大院大所合作,抢先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抓好天科合达碳化硅晶片、天和通讯硅基氮化镓芯片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集成电路材料链、装备链、封测链的产业优势,积极构建集成电路与ICT产业高地。加速推进东湖医学产业园和高新区生物医药基地建设,抓好九旭中药新药、润康医药制剂、慧聚创新医药等项目实施,构建区域医药研发制造基地和大健康产业中心。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抓好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抢占发展“智高点”。

在传统产业升级上下功夫。坚持延伸链条与技改升级并行、招大育强与上大压小并进,推动传统产业质态加速迈向中高端。抓好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完成钢铁、焦化、水泥企业关停整合和热电企业关停改燃,加快中新钢铁二期、徐钢三期特钢优钢、龙兴泰焦化联产等技改项目建设,推进淮海中联、诚意水泥、圣戈班等项目迁建升级,实现传统产业产品换代、效益攀升。深入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大力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将化工企业压减到80家左右,打造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大力实施300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确保技改投资稳步增长。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僵尸企业”清理处置,进一步盘活有效资源。强化绿色低碳导向,推进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园区企业绿色化转型,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

在现代服务业提升上下功夫。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收官,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高铁物流园,积极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综合试点,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制定鼓励金融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引进金融机构50家以上。深化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企业上云计划”,徐工汉云平台接入量突破100万台。巩固提升检验检测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工程机械质检中心、省特种机器人质检中心。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分期实施市区38家商品交易市场搬迁,启动北部生产资料、东南部商贸、东部物流3大商贸新城规划建设和雨润淮海经济区食品谷、八里家具城等7大商品交易市场提升转型。

第三,突出龙头引领、带动周边,以更高标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的理念和层次,注重城市特色文化塑造,用工匠精神建设城市,用市场理念经营城市,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全面增强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不断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转型,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吕梁片区、大郭庄片区、圣戈班片区规划,抓好“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际铁路网等专项规划编制,实现城市规划“一张图”全覆盖。坚持多点联动、成片开发,提速东南片区、金融服务中心、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组团发展;加快大郭庄片区棚改,推进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北部生态新城建设,着力打造生态修复新样板。推动铜山区、贾汪区与主城区有机融合,支持5个县域中等城市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水平,抓好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更高层次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加快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积极破解融资、用地、拆迁等难题,加强工程建设审计监督,有序实施年度投资674亿元的90项城建重点工程,为中心城市建设夯实基础。建成徐连客专徐州段、徐沛快速通道,加快东部绕越高速、外环公路东南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徐济高铁、徐枣高铁、徐菏客专等重大项目前期研究,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加快3号线一期建设,启动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建设,实施三环南路、徐韩等快速路改造,加快城东大道高架快速路建设,推进中山北路改造、淮塔东路东延等道路畅通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抓好大龙湖国际会议中心、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15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满足市民住房改善需求。实施太平洋百货、中央广场、万象城市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打造云东商业街等特色街区,进一步繁荣城市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抓好年度重点项目,为全国“无废城市”试点树立标杆。

大力提升城市品质特色。围绕建设“看得见文化、读得出历史”的城市,着力打造纵贯城市南北的文化轴,年内重点实施文庙街区建设、户部山历史街区改造、快哉亭公园提升等工程,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质。积极筹建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深入实施公园绿地、道路绿化、景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园博园主园址、泉润公园、五山公园二期、桃花源湿地公园等园林建设,年内新增公园绿地400公顷。抓好九里山宕口和拖龙山、辛山、长山等山体修复,形成梅花坞、枫树园、樱花谷等生态修复新亮点。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马路市场、背街小巷、小区“飞线”等专项整治,抓好智慧交通建设,改造城市破损道路,年内高标准整治老旧小区82个,新增集中供暖5万户,增加停车泊位2万个。

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健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合作。瞄准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快徐淮快速通道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和徐淮阜高速项目前期推进,打造“1小时交通圈”。深化铜山区与淮北市杜集区、泉山区与宿州市萧县、徐州高新区与宿州市埇桥经开区、贾汪区与枣庄市台儿庄区产业合作,推动产业承接转移、错位发展。强化区域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推动跨区域联合执法,探索流域治理新模式。抓好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社会治理等领域对接合作,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融共享。

第四,突出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以更新思路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坚持改革闯关、开放探路、创新赋能,以清障除弊解难题,以拓展空间聚资源,以创新驱动抢先机,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深化改革攻坚破障。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确保市级审批事项在线服务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办理。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品牌,提供“套餐式”服务,真正让群众办事少跑路。抓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确保审批时间压缩到100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机构整合、精简、规范。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完成徐工混改,推动国有资本做优做大做强。加快农商行改革步伐,完成市区3家农商行合并重组。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抓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努力拓展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持续增收新空间。

扩大开放拓面增量。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布局,启动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试点,加速推动全域开放。瞄准构建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高标准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打造对外开放龙头工程。创建江苏中欧班列汇集点,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抓好综保区、新沂保税物流中心建设运营和国际邮件互换局建设,争创国家临时陆路开放口岸,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加快观音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力争旅客吞吐量突破35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大幅提升。大力开拓多元出口市场,加大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进口,提高进出口质量。拓展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国际友城的交流合作,加快徐工巴西工业园等境外合作区建设。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徐州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切实发挥各级各类园区主阵地作用。

强化创新补短提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抓好“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四大创新核心区建设,淮海科技城、徐州创新谷进一步强化定位,集聚更多优质创新创业主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实体化运作。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确保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办好大院大所对接合作等招才引智活动,高层次人才引进扩量增效,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数保持全省领先位次。深化政产学研对接,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一站两院三中心”,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市场化运营,推动省级科技孵化器提档升级,加快实现国家级孵化器县(市)区全覆盖。完善科技金融扶持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充分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13.8件。

第五,突出守稳底线、集中攻坚,以更大决心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全力夺取三大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向好。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把精准脱贫作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性”和“高水平”两个基本点,全力补缺补弱、巩固提升,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建立低收入人口增收长效机制,探索建立防返贫机制,确保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收入稳定达到6500元。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全面消除因贫失学、因病致贫返贫、疑似危房问题。进一步做大村集体经济规模,保持资产收益长效稳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面提高到18万元以上,其中省定市定269个经济薄弱村确保超过20万元。继续做好湖西片区帮扶,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如期实现高标准脱贫摘帽。

坚决完成污染防治省定任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标本兼治、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对照清单逐项解决存在问题,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度实施工业烟气、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加快调整能源和运输结构,严控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落实“点位长制”,持续开展“城北清源”行动,确保完成省定大气质量改善目标。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化河湖长制和断面长制,进一步健全“河长+检察长”机制,扎实推进治污减排工程,确保国考、省考及南水北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快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城市水生态景观长廊。打好净土保卫战,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污染地块修复,加强垃圾分类治理,提高固废危废集中处置能力,建成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厂,实现市区生活垃圾全量焚烧。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出重点领域,坚持“防字为先、防治结合”,用斗争精神、科学办法防范化解风险。针对金融领域风险,严防金融逃废债,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网络借贷、农民互助社等风险隐患,完成非法集资陈案善后处置工作,全市银行业贷款不良率压降至2%以下。针对政府性债务风险,全方位强化监测,开展风险防范审计,严格落实化债举措,确保不新增隐性债务,同步抓好政府专项债发行,保障补短板等重要项目融资需求。针对社会领域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决策评估、防控协同、防控责任四项机制,严防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刑事案件和公共安全事件。

坚决巩固安全生产平稳态势。以国务院安全督导为重大契机,深刻汲取响水“3·21”事故教训,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全面系统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坚决压降事故总量,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层层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32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到范围全覆盖、内容全涉及、隐患全消除、成效大提升。增强基础保障能力,推动执法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构建“大应急”工作格局,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第六,突出城乡融合、以城带乡,以更快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把握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加快“1261”工作任务落实,深化省委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徐州样板。

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实行“三乡工程”服务卡制度,落实生活、购房、租房、交通专项补贴等激励奖补政策,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挂职兼职,推动市县两级农业科技人才深入基层,支持外出务工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引导市民下乡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建立“三乡工程”培训基地,实施乡土人才三年培训计划,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次,每个县(市)重点培养百名农村土专家、百名农村经纪人,每个镇选树一批能人返乡先进典型,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招商,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农村一二三产业,推动金融资本向农村倾斜,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编制“三乡工程”项目库,各县(市)和铜山、贾汪区分别设立不低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单列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三乡工程”建设。

大力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培育“48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打造19个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实施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年内新增高标准农田55万亩。稳定粮食产量,抓好生猪等畜禽生产,做到保供稳价。积极创建农业科技产业园,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年内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8%。做大做强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抓好加工示范园区建设。继续抓好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打造“1+4+N”农业品牌,年内绿色农产品比重达到65%以上。

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大力推广“马庄经验”,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倡导文明乡风,狠抓移风易俗,实现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面貌双提升。强化农村污水治理,优选专业企业推进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确保村级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60%。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做到水冲式公厕行政村全覆盖,新建改建户厕3万户。深化垃圾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保洁体系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完成农村危桥改造100座,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部通达。深入抓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现入户全覆盖。全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提高建设水平,狠抓建设质量,年内确保2.5万户农民乔迁新居。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新建省、市级美丽宜居村庄200个,建成特色田园乡村34个。

第七,突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以更强担当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八个更”的要求,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抓好总投资81.7亿元的45件民生实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入实施八项富民工程,强化部门牵头和属地责任落实,确保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力争高于全省平均增幅。认真研究城镇居民增收措施,重点解决工资性收入偏低问题,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认真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同步拓宽居民经营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渠道。针对农民人均收入偏低问题,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尽快形成多点发力、多极增长的农民增收新格局,力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万元以上,增速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不断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积极开展稳就业行动,年内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落实企业稳岗补贴、失业保险费返还等稳就业政策,依托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经常性开展用工对接,做好传统行业企业关停后职工转岗分流,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支持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年内开展就业培训4万人、创业培训1万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保体系,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实施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制度,强化社会救助和特殊人群关爱服务,健全完善照护保险制度,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努力让每个群体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下气力破解基础教育难题,秋季学期新投入使用中小学和幼儿园97所,新招聘教师7000人以上,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消除超大班额,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中高考成绩。加快推进工程学院东校区、徐海学院新校区建设,支持驻徐高校提升办学层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市中医院新院、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区域性儿童诊疗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医疗事业集团试点,探索医改徐州模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力争实现市级卫生镇全覆盖,规范化村卫生室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办好老年大学,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进一步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打造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办好汉文化旅游节、首届汉文化论坛,完成云龙湖、大龙湖景区功能提升,加快方特乐园项目一期建设,提高文旅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继续办好徐州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完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鼓励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打造健康活力徐州。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发展“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力量,狠抓基层基础,积极争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平安法治徐州建设,加快城乡网格化治理、公共空间治理等立法进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升级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政务数据融合共享,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牢牢掌握治安稳定主动权。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长效机制,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抓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强化“三社联动”,提高村民自治和服务能力,努力实现镇村基层协商民主、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科社工”服务模式“三个全覆盖”。抓好双拥共建和退役士兵优抚安置,深化军民融合,实现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弘扬淮海战役精神,大力宣传“好人文化”,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养。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使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繁重任务,面对即将开启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加强能力建设,锤炼符合发展需要的本领。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对照十九大强调的“八项本领”和省、市委全会新要求,认真查摆自身不足,以学用相长弥补“能力危机”,用创新实践破解“本领恐慌”。着力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牢记行政机关的本质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跟党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着力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面对面听民声,实打实解难题,以为民富民惠民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着力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在政府系统大兴研究问题之风,积极倡导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加快培养专家型领导、学习型干部,推动各领域工作谋划更科学、实施更规范、落实更高效。

(二)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广泛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做到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增强法治意识,各级干部要带头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依法依规依程序履行政府各项职能,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坚决做到不失位不越位。坚持依法决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发挥新型智库作用,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不断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强化综合执法,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降低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和败诉率。

(三)加强作风建设,保证发展任务件件都落实。作风建设是事业成败的“生命线”,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始终保持极端负责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各项工作。要亲力亲为抓落实,“坐着想都是问题,动手干都是办法”,各级干部特别是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抓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带头干,工作不达目标绝不罢休,以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保证年度发展任务的圆满完成。要敢于斗争抓落实,改革发展的任务越是艰巨,广大干部越是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在矛盾冲突面前勇于挺身而出,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要跟踪问效抓落实,秉持要结果、看效果的鲜明导向,“四不两直”查实情,督查督办求实效,坚决杜绝统计造假、数字注水,真正把“实”字贯穿到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

(四)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业氛围。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推动发展和反腐倡廉两手抓、两促进,不断深化廉洁政治“三清”示范区建设,切实做到秉公廉洁用权、勤勉干净做事。要持续纠治“四风”,找准群众最不满意的痛点出重拳,盯住基层意见最集中的阻点下猛药,继续集中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真正让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中解脱出来,今年市政府下发的文件、召开的会议都将再压减20%以上。要厉行勤俭节约,全面推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宝贵的资金更多地用于民生改善。要严管厚爱结合,严格执行党规党纪,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严惩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加快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圆满完成年度发展各项任务,合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20-01-14/44125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