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关键时刻,徐州扛起 区域中心城市的责任和担当

  ◎徐报融媒记者 曲美慧

  2017年,国务院明确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

  越是关键时刻,越考验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GDP或者人口体量大,不是中心城市的必然优势,在区域城市中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定是那些在科技发展中能够引领、在社会治理中走在前列、在公共服务上不断创新、在转型发展中占据先机的城市。

  在此次战疫情、促发展、保稳定的“大战大考”中,徐州快速响应、沉稳应对、精准施策,牵头建立完善多项区域协同机制,在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方面充分彰显了一座区域中心城市的能力和担当。

  战“疫”篇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多名“白衣战士”驰援其他城市,30多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免费提供咨询

  3月12日,徐州市79例确诊患者全部出院。3月19日,徐州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大部队基本回徐。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护人员成为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他们不仅守护着1000万徐州人的生命安全,更竭尽所能帮助淮海经济区及湖北人民共战疫情,为“医者仁心”赋予了更深远的时代内涵。

  如果说守护徐州百姓健康是“白衣战士”的应尽职责,那么驰援湖北、增援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则体现了徐州人“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的大义情怀。

  疫情期间,徐州共派出238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分别来自市卫健委和18所三级医院,其中中级以上职称158人、高级职称40人;80后、90后201人,占比84.5%。徐医附院感染管理科科长茅一萍作为国家卫健委抽调的10位医院感染控制专家之一,被表彰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在淮海经济区内,徐医附院派出5名医护人员支援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2名医护人员支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重症医学专家赵文静作为省级专家组成员负责徐州、连云港、宿迁3个城市的重症会诊和指导治疗,20余天在三地往返,行程超过5000公里。

  徐州有这份“保内援外”的能力,主要得益于优质丰富的医疗资源。多年来,徐州一直在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目前全市共有三级医院17家,其中三甲医院10家,数量仅次于南京和苏州,卫生资源总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千人口拥有床位数和医生数均位居淮海经济区首位。

  疫情期间,徐医附院和市传染病医院两家定点救治机构全力以赴,不仅成功救治79例确诊患者,还创造了两次疫情救治领域的全省先例。2月13日,江苏省首例使用气管插管的危重病人在市传染病医院被成功救治,整个过程惊心动魄,最终该患者顺利出院。2月14日,江苏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血浆治疗在徐医附院成功实施。徐医附院对这一疗法的伦理审核和实施流程进行了探索、总结,初拟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输注规范,为更多地区和医院提供了借鉴。

  作为区域医疗领域的“领头羊”,徐州医疗资源辐射淮海经济区1亿多人口,每年全市住院患者中约30%来自周边地区。去年10月,市卫健委上线了一款“徐州健康通APP”,开始建设互联网医疗平台。这款APP 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市卫健委组织发动了全市30多家医疗机构的500多位各科室医生,开展24小时在线免费咨询服务,截至3月5日共服务淮海经济区1.4万人次。

  市卫健委推出线上APP这一举措并非“无心之柳”,而是基于对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和未雨绸缪。最近几年,我市一直在积极布局智慧医疗领域,推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十项行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诊疗效率。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覆盖淮海经济区30多家医院的市中心医院胸痛救治网络。这一平台通过“扁鹊飞救”系统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对接,大大缩短救治时间,一年时间里已成功救治1200余名急性胸痛患者。

  随着疫情形势转变,各地线下医疗需求正在持续增加,这也对我市医疗承载能力提出新的考验。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目前我市医疗布局正在不断完善,徐医附院开发区分院、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市一院新院已建成投入使用,北区股份制医院、市中医院新院正加快建设。不久的将来,从环城高速4个方向下来,车程5分钟左右就可找到一所综合性医院。优质资源合理分配,医疗布局日渐完善,未来徐州的医疗承载能力也将“水涨船高”,区域医疗中心地位将更加巩固。

  防控篇

  兄弟同心 其利断金

  牵头建立淮海经济区交通管控联动协调机制,健全完善4省10市联查联控工作机制

  “五省通衢”的徐州,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一曲《大风歌》,唱出了徐州人的豪迈气势与宏大胸怀。

  历经千年风云变迁,如今的徐州,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善,境内铁路、公路、水运、机场、管道“五通汇流”,对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形成了有效辐射。

  正是因为“衔接南北、承接东西”的战略地位,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徐州承担着更为重要的防控责任和防控压力。守住徐州,就守住了江苏北大门、守住了南北交通之要塞、守住了淮海经济区的中心。

  为此,我市在数据排查和交通管控两大领域重点发力,精准施策,严防死守,不仅守护一城安危,更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了多项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市公安局牵头健全完善淮海经济区4省10市人员联查联控工作机制,落实24小时数据“清零”制度,自1月15日以来联查联控平台共推送重点对象63953人,做到“人员底数清、重点对象轨迹清”。截至目前,共追踪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2000余人,居家隔离观察20000多人,定点宾馆隔离观察5000多人,定点医院隔离观察近900人。

  我市出省通道较多,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普通国省干线出省通道18条、农村公路出省通道202条。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除外省封闭的交通通道外,我市在交通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布控,共设置高速公路检查点8个,国省干道检查点43个,农村公路检查点2037个,水上检查点5个,机场、火车站(徐州站、徐州东站)检查点3处,做到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全覆盖,逢车必查、逢船必查、逢人必测,牢牢守住江苏“北大门”。

  淮海经济区10个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大、交通路线纵横交错,复工复产后人口、车辆、货物流动性大,若各自为政,显然会增加复工难度。一个月前,徐州市联合另外9市共同倡议建立“交通管控联动协调机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优化区域内交通出行环境,保障区域内人员车辆正常通行、重点物资通畅运输,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为确保联动工作顺畅,各市还明确了相关联系人,公布联系方式,实现24小时联系畅通,形成信息沟通、数据互通、机制畅通的联防联控联动机制。

  复工篇

  积极引领 合作共赢

  全国首创区域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协作机制,加快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淮海经济区是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各城市间经济协同度很高,全力助推经济重回“快车道”,成为大家共同的诉求。

  近年来,徐州不断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已逐渐成为区域产业高地,吸引周边地区各类发展要素不断向徐州汇聚。在此次复工复产大潮中,徐州市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引领作用。

  2月10日复工之后,徐州市在全省较早推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21条政策,全方位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做好企业疫情防控、用工、产业链配套、交通物流、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等服务工作,重点突破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帮助大量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

  在全市复工复产率持续提升的同时,另一道曲线也在不断升高,那就是人口迁徙规模指数。随着用人需求的增多,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的大量人口源源不断涌入徐州,从百度地图迁徙趋势图上可看到,宿州市、宿迁市、济宁市、枣庄市、临沂市五个城市的来徐人口占到总来徐人口的近一半。

  去年10月,我市在全国创新建立“淮海经济区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协作机制”,4省10市协同打击疫苗和药品违法行为、食品违法行为、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行为、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网络市场违法行为,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和价格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强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广告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公平竞争环境、良好营商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这一机制在保障淮海经济区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发来表扬信,对徐州的这一做法提出了表扬。

  在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的同时,徐州市继续有条不紊打造区域开放高地和国际物流中心,吸引周边物流、资金、资源集聚,进一步释放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潜能,提升城市首位度。

  2月14日上午10点整,满载50车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压路机、装载机产品的“徐州号”中欧班列自铜山站鸣笛启程,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徐州开行的首趟出口班列。中欧班列对于淮海经济区完善现代物流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有重要作用,也是淮海国际陆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放航空口岸、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城市,随着铁路开放口岸、航空口岸、国际邮件互换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体系不断健全,国际贸易区域集散地和中转站正在加快形成。

  依托上述优势,正在建设的淮海国际陆港,将以铁路港、公路港和内河港为核心,建成集多式联运、临港产业、综合服务功能、物流增值、贸易交割、综合保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淮海经济区国际中转枢纽陆港,能够有力助推淮海经济区工商业企业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将徐州打造为当之无愧的区域物流中心。

  大风起兮云飞扬。携手共渡危机,淮海经济区4省10市已共同迎来了发展的春风。关键时刻,徐州充分彰显了一座区域中心城市的胸怀和担当,以转危为机的创新精神,张开胸怀,拥抱一个更为开放、充满机遇的明天。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20-03-30/443153.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