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辉煌“十三五”|山东尽锐出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原标题:辉煌“十三五”|山东尽锐出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战贫斗困,不获全胜誓不收兵

——山东尽锐出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天的中国,即将书写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山东的脱贫攻坚工作。2013年11月,总书记在菏泽召开座谈会,同菏泽市及其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强调,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生活。2018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山东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把脱贫攻坚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山东建立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五级书记抓、党政一齐上、社会齐动员的大扶贫格局。近年来,不断深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全省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9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把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摆在重要位置,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今年以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持续排查整改问题,力争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五年尽锐出战勠力同心,五年栉风沐雨攻坚克难,齐鲁大地谱写了一曲战贫斗困的奋进之歌。

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

打好“组合拳”,啃下脱贫“硬骨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沂蒙山区,拉着“老支前”王克昌老人的手说,我们这一代、下一代都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山东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省委、省政府五年累计召开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14次、现场会9次、专题会30余次,全面落实总书记要求。把菏泽和临沂2个市、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200个重点扶持乡镇(街道)、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这“4个2”重点区域和黄河滩区作为重点攻坚区域,统筹调配全省资源,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4.19亿元,打好“组合拳”,坚决啃下脱贫“硬骨头”。

这是一首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万里黄河在鲁入海,在9市25县(市、区)留下了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的滩区。长期以来,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和黄河防洪政策限制,滩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是山东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能否给60万滩区百姓一个“稳稳的家”,不仅关乎脱贫攻坚的成败,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10月13日,鄄城县旧城镇原王庄村村民刘春明正忙着收拾刚搬入的新家。以前的老宅子,一个小院5间房,挤满全家11口人,门前还有一处因取土筑台留下的3米深坑,在黄河滩区生活了半辈子的他,饱受黄泛之苦。所以在搬迁当天,他第一个搬进了新家,“新家水电气暖一应俱全,二层小别墅还带院子,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

自2017年黄河滩区迁建规划获批以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27个外迁社区中20个搬迁入住,28个村台安置社区全部开工,其中9个主体完工。确保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山东还编制完成26个滩区迁建专项方案,合力改善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这是一场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山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截至2015年底,全市还有贫困村56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2万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均占全省的1/6,是山东另一个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山东坚持“摘穷帽”与“拔穷根”并举,在蒙山沂水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这场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

初冬时节,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76岁的贫困户商纪英,在村头的沂蒙小棉袄扶贫车间内缝制手工棉袄,在发扬传统手艺的同时也实现了脱贫致富,每年增收6000元。“我现在生活好着呢。”商纪英老人高兴地说。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山东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2016年以来,临沂市先后建设3231个产业扶贫项目、276个扶贫车间,带动了48.9万人次贫困群众增收,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基本归零,老区人民过上幸福新生活。

这是一次党旗飘扬在扶贫一线的生动实践。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山东强化党组织引领,建立“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领导一起上的管理体系,让党旗始终飘扬在脱贫攻坚最困难的第一线。

潍坊市重大项目服务中心驻村干部牛伟国,连续八年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为贫困村累计吸引社会资金6000多万元,硬化路面12万平方米,修建扶贫大棚12座……他立下承诺:“脱贫一日不胜,我就一日不撤。”

发挥党员带动作用,着力把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五年间,山东连续四轮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4万多名驻村干部、40多万名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的最深处、问题的最难点,基本实现每个重点村都有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到2018年底,山东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下足“绣花功”,精准破解“插花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坚决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精准识别、稳定退出,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与我国西部的一些省份连片贫困不同,山东不存在区域性贫困,贫困人口呈‘插花式’分布。”省农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袁奎明表示,“精准扶贫”要做的,是把重心下移到村、户甚至是人,每个村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每户贫困户适合什么政策,一村一策、一户一案,才能让贫困人口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首先要搞清“扶持谁”的问题。

在山东,每一个贫困户都是由村里的认定小组严格遵守“三入户两票决、两公示一公告”的“八步走”程序,精准识别出来的。同时,为确保建档立卡数据精准,山东制定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明确“十不进八不出”具体标准,每年组织10万余名基层干部,逐村逐户逐人采集贫困信息,做到应纳尽纳、动态管理,摸清了贫困户的底数。如今,全省贫困人口的大数据都汇聚到了省扶贫开发综合平台,随时可以查看每个贫困户的脱贫进展,为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精准识别也是寻找贫困症结的过程。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的黄鹿泉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是一个省定贫困村,地理因素一直阻碍着该村致富的脚步。2018年,村里利用森林覆盖率高、泉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了一家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带动全村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4.7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回望以前,贫困村没有产业,贫困户就业渠道窄、收入来源少,“穷根”一直难拔。山东坚持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产业化发展链条,实现产业就业脱贫。5年来,全省实施特色“种养加”和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扶贫项目2.6万个,总投资330多亿元,年均带动贫困户42.2万户。

精准扶贫就是要面对贫困群众的诸多困难找准发力点。

今年3月,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陈桥村贫困户刘训明因病住院,医药费报销之后还需交1万多元。负责联系刘训明的扶贫干部李凯知道后,通过手机APP给他提交了医疗救助基金申请。工作人员第二天就上门完成相关手续,刘训明顺利拿到了9000多元的医疗救助基金。

扎实落实“三保障”扶贫措施,对因病因学致贫和住房不安全的,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5年来,山东累计收治贫困患者300余万人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69.72万人次,改造贫困户危房15.16万户,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饮水实现了村村通,全省贫困户饮水质量普遍提高……山东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下足“绣花功”,拿出过硬办法,织密筑牢精准扶贫网。

针对易返贫、易致贫人群建立即时帮扶机制,全面巩固扶贫成果——

筑牢“脱贫底”,圆梦小康“一起走”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五年来,山东举全省之力、汇全省之智,大手笔谋划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省内“6+6”扶贫协作,济南与临沂、青岛与菏泽、淄博与滨州、烟台与德州、潍坊与聊城、威海与枣庄结成协作关系,千方百计加筑脱贫工作底板。截至目前,累计安排财政资金16.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90.9亿元,实施项目805个,带动贫困人口15万人次。

脱贫不是为了一时“达标过线”,让每个人永久远离贫穷才是最终目的。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最后关头,山东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着眼长远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今年6月,五莲县于里镇于里村的赵振堂收到了镇政府工作人员送来的6000元教育补助金。自己和儿子接连被查出尿毒症和糖尿病,曾经让赵振堂一家濒临贫困。去年9月,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及时把赵振堂家纳入了即时帮扶户,并为其办理了扶贫特惠保险和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解决了爷俩就医花费问题,一家人重拾生活希望,原本已打算放弃学业的儿子也将进入技校继续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山东坚决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摆在突出位置,在全国较早建立了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动态监测,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即时帮扶人口3.4万人。

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脱贫成果的真正巩固。今年“十一”假期,梁山县大路口乡沙沃李村村民陈延民在自家小院开起了农家乐餐厅,依靠乡村旅游,陈延民一年能有将近4万元的盈利。5年前,当地政府依托特色,制定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先后建设了陶艺体验馆、民俗街、花海、农耕博物馆等主题景观,沙沃李村从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贫困村,摇身变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村集体经济大幅增长,实现了美丽乡村的“蝶变”。

近年来,山东紧紧围绕“巩固、接续、长效”的工作要求,推动实施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24条”政策,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已助力500多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建成美丽乡村,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奠定了基础。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扶贫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朱家洼村大棚里种的草莓,受疫情影响严重滞销。镇农办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紧急联系为其办理了“战疫绿色通行证”解决了物流大难题,借助线上销售,村里的果蔬销量大幅增加。

坚决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都要打赢。山东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出台《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购买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全省累计消费扶贫金额100.4亿元;实施《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方案》,在全省选择9个县(市、区)开展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全省持续排查整改问题,实现所有贫困户、即时帮扶户、贫困村核查验收全覆盖。

“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山东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正向着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冲刺,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孙源泽 赵丰)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20-11-27/44689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