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合新高铁安徽段先行开工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公告发布,项目计划12月28日开工,2024年6月底竣工,工期3.5年。
“合新高铁起自合肥枢纽,南与合安九、昌吉赣、赣深等高速铁路联通,北接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徐连高铁和沿海高铁,远期通过海底隧道延伸至辽东半岛,构成华南、西南经合肥至京津冀、山东半岛、东北地区的客运大通道,对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省铁路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近年来,安徽积极落实“大战略”,坚决扛起“大责任”,全力抢抓“大机遇”,始终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性工作,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支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全面落实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三大使命任务”和“七项重点工作”,着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实效。
着眼大棋局,落子更精准,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近年来,我省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形成新格局。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于德志表示,“十三五”以来,我省统筹推进建设高质量“一圈五区”,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国家制定专项政策全力支持,启动建设“6+2+N”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提升发展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揭牌成立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积极推动“五个区块链接”,“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我省各市城区与沪苏浙各市城区对口合作,我省各市与沪苏浙相关市(区)结对共建取得积极进展。
激发第一动力,我省高水平科技供给得到新提升。 “十三五”以来,安徽合力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推动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和集群化发展,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共同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牵头建立机器人、新能源和网联汽车、新能源、通航、环境产业技术等5个产业联盟,庐阳区金融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合肥)揭牌成立。
在协同创新的导向下,项目、人才、专利等要素在区域内加速流动,新兴产业“开枝散叶”,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朋友圈”。我省加强与沪苏浙合作、推动互补,签署总投资2200亿元的晶圆制造基地合作协议,不断提升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今年前三季度,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918个,实际到位资金5367.1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全省比重52.7%,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我省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共签署沪苏浙来皖投资项目246个,投资额2112亿元。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携手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等一批重大平台加快推进。
各类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成为检验一体化成色的试金石。我省协同沪苏浙建立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启动省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共建长三角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合力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65个事项“跨省通办”和政务服务全流程线上办理、线下异地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