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光的脚步迈进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历史的巨轮,载着亿万人民的小康夙愿,穿越困难与险阻,即将抵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彼岸。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期望江苏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调研,要求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十三五”以来,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觉肩负起走在前列的使命,扛起先行者的担当,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书写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时代答卷。
砥砺前行,高水平建成获得感更强的全面小康
75岁的张志明虽是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村民,却像城里人一样领退休金、住老年公寓,每天健身下棋、休闲散步,隔三差五去村里的文化中心看戏听曲……“不愁吃不愁穿,日子美得很!”对于如今“有钱又有闲”的生活,老张心满意足。
在居民收入水平迈入“4万元时代”的江苏,“老张”们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五年,“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愿景,正在江苏呈现为一幅幅小康生活的现实图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对江苏来说,不仅要率先建成,而且要高水平建成。”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瞄准高水平,突出“全面性”,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突出“广覆盖”,覆盖所有区域和人口,确保一人不少、一地不落地进入全面小康;突出“高质量”,真正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经得住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高水平,意味着江苏的全面小康要做到标准更高、分量更重、成色更足。“十三五”期间,在“强富美高”蓝图的指引下,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交出了一份让8000多万江苏人民振奋和自豪的“成绩单”。
“经济强”的成就更加显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去年达9.96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增长2.5%,全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百姓富”的成果更加可感。率先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省人均GDP由2015年的近9万元增长至去年的超12万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核心指标——地区生产总值翻番、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均已实现。
在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江苏清醒意识到存在的短板弱项,并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紧扣“高水平”“全面性”两大基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全面小康“含金量”。
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以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这个“牛鼻子”工程为抓手, 江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丰收的季节,望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33岁的新沂市瓦窑镇富驰家园居民池坤成露出喜悦的笑容。多年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后,去年搬进了新房,还承包起360亩农田,机械化种植水稻和小麦。“如今大户集约种植是趋势,家乡越来越好,回来工作不比外头差!”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为了让江苏孩子都能学有所教,我省系统谋划推动教育改革,努力当好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学校很漂亮,有各种功能教室,食堂吃得比家里还要好,我还参加学校的舞蹈社团,每周都有活动……”今年9月,宿迁市宿城区罗圩乡四年级学生陈妍从村里的联伍教学点转入罗圩中心小学。宿迁今年撤并166所100人以下教学点,对保留的33所教学点进行提档升级,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机会。
去年12月16日9:05,D5668次列车从盐城站鸣笛启程,苏北地区从此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对标“经济强”,交通曾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突出“短板”。“十三五”以来,江苏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出“以我为主、系统谋划”“苏北突破、苏中提升、苏南优化”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创造一年内开工建设两个高铁项目、宁淮城际铁路从获得规划支撑到实现开工仅用8个月等多个新纪录。先后建成青盐、宁启二期、徐宿淮盐、连淮、沪苏通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增运营铁路895公里,占江苏铁路运营总里程的24.4%。
如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探路实践,给江苏人带来稳稳的获得感。
奋楫争先,让“强富美高”成为发展鲜明标识
“这次我们只要三四个亿,却有三四十亿元资金要进来。”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翔最近接待了一批批来访者。面对蜂拥而来的资本,高翔精心挑选最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合伙人。而在一年多前,这位卖房投身南京科创大潮的知名教授还在担心首场融资路演落空。
在南京,“实验室里的事业”,正加速聚变为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南京举全市之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以创新驱动赋能实现“加速跑”,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GDP增速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8%左右,去年增速居东部地区GDP超万亿城市首位。今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南京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2%,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总量首次进入全国十强。
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一个个激荡人心的“创新故事”正在江苏不断上演。“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江苏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全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动力。
到去年底,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这一个个数据见证一个事实:江苏,已成为全国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密集、创新生态最健全的地区之一。
在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积极“做加法”的同时,江苏在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禁渔退岸等方面大刀阔斧“做减法”,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3篇文章,让美丽江苏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
推动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成立、研究制定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编制遗产保护管理五年战略规划……这是盐城市申遗办10月重点工作的清单,9个大项39个小项,密密麻麻排满5张纸。今年7月,在盐城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揭牌仪式上,盐城牵头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保联防联治专委会,牵手其他沿淮城市,共抓生态环境保护,共建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生态经济带。
如今,“美丽”在江苏有了新的定位、新的诠释。今年7月,省委作出决定,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努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前列、成为典范。一幅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的美丽江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走在前列,奏响高质量发展最激越旋律
10月13日,徐工集团第三台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正式落户中油一建,再次打破国内超大吨位履带起重设备被国外品牌垄断的格局。
从曾经的“傻大黑粗”到如今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徐工集团的成长轨迹,正是江苏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生动缩影。
实体经济,是江苏最厚实的“家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随着先进制造业数字化、集群化、国际化不断推进,江苏制造加速迈向“江苏创造”“江苏智造”,快马扬鞭由“大”奔“强”。
“世界物联网发展看无锡”,无锡物联网产业聚集企业超2000家,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全国领先。镇江的航空航天产业、连云港的生物医药产业、徐州的半导体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加速崛起,以徐工、亨通、法尔胜等名企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联合体不断涌现,构筑起江苏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高地。去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21.8%、44.4%,与2015年相比均有不小的增幅。
“强富美高”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勾画的宏伟蓝图,也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要求从速度率先转向质量领先的集中体现。5年来,从部署“五个迈上新台阶”,到深化“两聚一高”新实践,再到确立“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目标、全面展开“六个高质量”工作布局、率先建立高质量发展监测考评体系,“强富美高”正在成为江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高质量发展成为最激越的旋律。
“高水平全面小康是目标,高质量发展是路径。”省长吴政隆表示,对标新发展理念,江苏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发展路径。
向改革要发展活力,向开放要发展空间。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打造区域发展中心、重点产业中心、综合枢纽中心;徐州抢抓高铁和互联网带来的经济地理格局重塑机遇,加快建设“国际陆港”;盐城聚力建设“中韩产业园”……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10月15日,全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召开,成立一年多来,这里逐渐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中的“高产田”——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案例66项,在全省示范推广14项;新设立企业1.4万余家,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676.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3.64亿美元。
陆海统筹、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江苏以省域一体化主动参与并积极推动更大范围的区域发展一体化。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实质性推进,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提速。南京、淮安突破“行政区经济”,共同成立宁淮特别合作区。南京携手安徽的滁州、马鞍山等地,共建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投资700多亿元的连云港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迅速推进,盐城宝武2000万吨精品钢项目开始布局,总投资1000亿元的绿色精品钢示范工程项目在南通开工,石化、钢铁等重大产业布局从沿江向沿海转移升级,构筑起江苏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的基础上,我省正以现代化标准谋划未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以“强富美高”为鲜明标识的现代化路径,为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担起探路使命。(顾 敏 孙 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