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白衣之志,她秉承家族梦想选择了救死扶伤的光荣职业;燃起奋斗之火,她在学习进修和诊治实践中苦练本领技能;守护心灵之窗,她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眼病防治研究的岗位上;关注民生之切,她坚持为基层发声在人大履职的道路上奔走着……她就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专家李甦雁。
光环背后是最朴素的医者情怀
在网络上搜索李甦雁,会跳出这些字句: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长、眼病诊疗中心主任,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人文医生,江苏省十大女杰,省优秀女医务工作者、省百名医德医风标兵……无数的光环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努力,是一颗纯洁无瑕的医者仁心,是最为本真朴素的医者情怀。
“当你看到病人那样绝望无助的眼神,尽管有风险,你无法拒绝,这是职责使然,亦是本性使然。”早在2005年,李甦雁就开始接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她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批徐州市“阳光医生”,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眼科医疗服务。治疗过多少例艾滋病患者,李甦雁自己也记不清,“患者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在李甦雁眼中,患者是平等的,艾滋病人不应受到歧视。谈及为其做手术的顾虑,李甦雁直言有风险,“手术中手被划伤的事情有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尤其是接连手术十分疲惫的情况下。但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没有理由畏缩,更不能因为担心而将病患拒之门外。”
本着医者初心,担着神圣使命,李甦雁更愿意换位思考去理解和帮助她的病人们。除了治疗身体上的病痛,她更注重倾听患者的心声,善于从心理上鼓励和安慰,驱走患者对病魔的恐慌。“塑造信任感很重要,要让病人信任你,知道你是全心全意想要医治好他的,那么治疗就成功了一半。”
守护好仰望星空的“心灵之窗”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像珍爱眼睛一样去珍爱某物。“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怎么去仰望星空浩瀚,怎么去俯察秋毫之美,怎么去纵览山河壮丽?”李甦雁是带着这样一种信仰对待自己职业的。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李甦雁在眼病防治的岗位上坚守了三十多个年头,她带领团队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约3万人次,完成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近4万例,眼底激光约4万人次。每一台手术、每一个案例都是打开了一扇光明之窗,给患者带去了希望。她创立了淮海经济区第一个眼底病专科,率先开展各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十多项新技术,目前开展的“3D平视技术下的微创微创玻璃体手术”、“内窥镜下微创玻璃体手术”在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都居于领先地位……, 她把这个眼科发展成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专科,每年全国各地无数患者慕名而来,门诊量高达30万人次。她还不遗余力地组织防盲工作,提出要“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提高民族健康素质”,为徐州市成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城市作出了杰出贡献。
“眼科的诊治最讲究精细,在显微镜下完成一台复杂的手术,我感觉像是修缮好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李甦雁自比为一名忙碌的“眼球修理工”,每天迎着朝阳,踏着月光,手握高速玻切头,修剪着玻璃体,打开人们心灵的窗。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获得光明。“要帮助病人看见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到生活之中的爱与感动。”
在李甦雁的家里,放着一对针织的红色靠枕,这是一位在她医治下重获光明的肾衰接受透析的女病人亲手缝制的。对于李甦雁来说,可能只是一台每天都要进行的再平凡不过的手术,但是对患者来说却是提升生活质量甚至改变命运的新起点。这样凝聚着感恩之心的小物件太多,李甦雁把他们一一珍藏起来,“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信仰所在。”
让“近视”离孩子们更“远”一点
作为一名眼底病专家,多年来李甦雁收治了大量的和近视相关的并发症的患者,包括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黄斑病变,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等。“这些疾病治疗非常棘手,尤其是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不仅手术难度高,容易引起不可逆的视力损害,而且如果手术不成功还会导致眼球萎缩、影响面部外观”,李甦雁对这些疾病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伤害十分痛心,“一旦发生近视,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不能通过手术来治疗的,只有等成年后才能评估是否适合手术矫治。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预防近视,预防大于治疗!”
近视防控是民生问题,也是国家战略。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学生近视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方案明确了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责任,并要求加强对政府部门的考核,青少年近视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重视。”看到这个消息,李甦雁感到十分振奋,“要抓紧采取务实举措,不能再让我们祖国的花朵戴着‘眼镜’的‘镣铐’跳舞了。”
2019年全国各省市学生近视率基本都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率在0.5%-2%之间。李甦雁认为,这得益于近年来政府部门对青少年视力工作的重视与关爱,各地积极开展了近视筛查、健康教育和防控措施,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很多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户外活动明显减少,“线上”视频学习的时间变长,仅上半年学生近视率就增加了11.7%。
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架上了厚重的眼镜,李甦雁感到既痛心又担忧,她也在思索着解决之策,“如何通过‘一增一减’(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切实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和用眼负担,是当前近视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李甦雁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她提出,要落实好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努力降低近视发生率;要抓好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鼓励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要深化课堂教学质量改革,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杜绝“泛电子化教学”现象,课堂教学进一步“提效减负”。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李甦雁说。
抢抓生命救治的“黄金时间”
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发病人数近55万人,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因为缺乏急救知识和救护设施等客观原因,错失了生命抢救的“黄金时间”,由此酿成的悲剧令人追悔莫及。为此,李甦雁建议,要不断加强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建设,畅通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
“呼吸和心跳骤停后的4分钟被称作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若患者得到及时救助,复苏率在50%,否则伤害将不可逆转。”李甦雁介绍到,“据统计,从目击者发现到急救人员赶到平均时间为9分钟,因此现场目击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然而现阶段我国院前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足1%,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合格的公众不到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她建议,政府要加大院前急救服务领域投入,一方面是完善硬件设施,合理规划公共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确保有相关资质人员保障设备使用。另一方面,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刻不容缓。要组建一只专业急救知识宣讲团队,以现场宣讲、实地演示的方式推进急救教育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把应急救护元素融入街道、社区,增强社会公众对应急救护的认知、协同能力及自救互救技能。
“在畅通生命抢救的绿色通道上,一点都不能疏忽。要用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好这条生命通道,提升院前医疗急救关注度。”她认为,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属于典型的主观故意行为,因此应该采取顶格处罚的措施。目前的处罚明显偏轻,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可以参照遮挡机动车号牌违法行为的治理经验,以立法形式加大对占用应急车道的处罚。同时,她还建议急救车一律安装ETC以保障快速通过收费站,“不能因为堵在高速口而丧失救治的最佳时机,不能眼睁睁看着一条生命在救治的路途中被耽误,造成莫大的遗憾。”
习近平总书记说,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要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李甦雁就是这样一位仁心仁术为人民的生动实践者,手握“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熊熊火把,照亮长路漫漫的医道征程。
(本文由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宣传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