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省推广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
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百分之五至十五
山东粮食增产再添技术支撑!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期山东省组织农技、农机、水利等方面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并在全省进行示范推广。该技术将麦田小畦变大畦、大垄变小垄或去垄化种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5%-15%。
目前山东省约有80%的麦田采用常规畦田化种植,该模式具有浇水方便、接纳雨水、以水压碱等作用。“但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地区存在着畦面过窄、畦垄过大等现象。全省畦田化栽培麦田中约有23%的地块畦宽在2米以下,60%的地块畦宽在3米以下,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小麦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成员鞠正春说。
考虑到各地土壤类型与质地、水浇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差异,山东省因地制宜推广三种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模式。鞠正春介绍,在有水浇条件的小麦玉米周年轮作地区,尤其是沿黄灌区、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地区,可选择小麦畦田化种植减垄增地技术模式。水浇条件好的地块尽量要采用大畦,在地面平整、水量丰沛的区域要适当扩大畦面宽度,最大畦面可扩大到8米左右。水浇条件差的采用小畦,在水压较小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畦面宽度。在适宜机械化种植的井灌、黄灌区麦田,可选择小麦高低畦节水增产技术模式,将畦垄改变为高畦面,畦田和高畦面全部种植小麦,既实现了低畦面节水灌溉,又达到了全田无垄种植。在规模化程度高的平原种植区,可选择小麦水肥一体化无垄种植技术模式,小麦平作,在无垄条件下应用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通知要求,各地要从今年秋种开始,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结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沿黄优质小麦产业集群等项目,示范推广好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大面积“减垄增地”创造条件。
同时,加大政策、项目扶持力度,用足用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完善“减垄增地”农机设备。支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建设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完善配套先进技术装备,打造“减垄增地”示范区,并组织观摩培训,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减垄增地种植技术”的推广面积。
相关报道见3版
肥城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减垄增地”模式
小田垄“藏”九千万斤大粮仓
立夏时节,在肥城大汶河畔的汶阳田里,油亮油亮的小麦成方连片,如绿色的海洋铺展眼前。地头上,肥城汶香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麦种植基地负责人杨国柱一边察看小麦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这200来亩地去垄后能增加20亩的种植面积”。
田垄作为传统种植模式的技术手段,主要作用是田地分界、引水浇地。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田灌溉设施提升,田垄的作用弱化,减垄或去垄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增效。
今年肥城积极推广实施“减垄增地”模式,在深入调研、精准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肥城市推行“减垄增地”促进粮食增产增效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政策,示范推广,在全省率先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肥城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具有粮食生产基础好、集约化经营程度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等有利条件,这为“减垄增地”奠定了基础。今年,肥城将在安驾庄、汶阳、边院、孙伯等镇先行开展2万亩大田无垄种植模式示范试点,择优遴选50亩以上(含50亩)成方连片种植的粮食规模种植户作为实施主体,对应用微喷带、立杆式喷灌、地埋式喷灌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开展大田无垄种植的实施主体进行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
“我们按照先验后补原则,每亩补贴不超过亩平均投资额度的50%,每亩最高补贴不超过200元。”肥城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王梅说,他们还与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喷灌节水设备购置惠农贷产品,在实施主体承担不低于投资30%的基础上,提供10万—300万元贷款,享受政府惠农贷补贴。
“以成方连片50亩算的话,我们通过减垄增地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约10%、约5亩,一亩地按2000斤的产量算,能增产约10000斤。”种粮“老把式”、地龙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汪西军把“减垄增地”的效益账算得门儿清。
为打造汶阳田这一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肥城鼓励本土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参与“减垄增地”,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规模化发展粮食种植基地。“我们与150多个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了10万亩的优质小麦基地,为其提供良种、肥料补贴。”山东富世康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德成说。
如今,“减垄增地”在肥城进行得如火如荼,当地建立了粮食生产服务平台,进驻专业服务组织117家。肥城以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汶阳田农高区为农服务中心为引领,构建起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整村托管方式,为农户提供耕地、播种、浇地、施肥、收割一条龙精准配餐,为大面积实施“减垄增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初步测算,“减垄增地”全面施行后,肥城45万亩粮田可增加4.5万亩有效种植面积,按可增产9000万斤算,可增收10800万元。(王洪涛 刘涛 纪宗玉 赵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