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安徽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近年来,快件包装带来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近日,安徽省发改委联合安徽省邮政管理局等7家省级单位共同出台方案,加快推进全市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今年底,全省快递业务实现电子运单全覆盖;到明年底,全省邮政快递营业网点符合标准的回收箱设置实现全覆盖。

 目标 到2025年 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

 《方案》提出,支持相关单位开展快递绿色包装标准研究,鼓励制定快递绿色包装服务类地方标准,推动实施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和可降解包装产品标识制度。到2022年,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0%。

 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绿色治理 年底全省快递业务实现电子运单全覆盖

 包装浪费,是快递行业存在多年的问题。接下来,全省将大幅提升循环中转袋(箱)、标准化托盘、集装单元器具的应用比例;并推广使用低克重高强度快递包装纸箱、免胶纸箱,推行简约包装。按照计划,到2021年底,全省快递业务实现电子运单全覆盖。

 今后,全省还将推广使用国家统一规格尺寸、物理和安全环保性能的快递封套、纸箱、包装袋等,推动快递包装产品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模组化,提高与寄递物的匹配度,防止大箱小用,减少随意包装。

 在鼓励设计并应用满足快递物流配送需求的电商商品包装的同时,全省将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杜绝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袋进入寄递渠道,禁止电商和快递企业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制成的填充物。

 规范管理使用绿色包装或可享积分激励

 因为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快递行业的暴力分拣时有发生。今后,安徽省将支持快递企业推行智能化、集约化作业方式。将不规范分拣、投递、包装操作等行为纳入快递行业抽查事项目录。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将推动快递企业将包装减量化、绿色化等要求,纳入收件服务协议,引导用户使用合格包装产品。另外,鼓励电商和快递企业在网络零售和快件收寄中,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包装产品,并通过积分激励等方式引导消费者使用。

 循环应用鼓励电商设立可循环包装商品专区

 为加快推广快递包装减量和循环利用的新产品,安徽省将鼓励在商贸物流和快递业务中,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租赁等方式,推广使用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可循环配送箱等,减少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的使用。

 同时,鼓励电商平台选择部分商品种类,设立可循环包装商品专区;鼓励电商和快递企业设立可循环快递包装协议回收点,丰富回收方式和渠道;鼓励通过股权合作、第三方运营等方式,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投放和回收设施共建联营。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还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指导督促城市政府在社区、高校、商务中心等场所,在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时,建设一批快递共配终端和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

 回收处置明年底符合标准的回收箱实现全覆盖

 当前,在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置方面,全省各地能力不一、水平也不尽相同。《方案》提出,鼓励发展“互联网+回收”新业态,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中可回收物的规范化、洁净化回收。

 接下来,安徽省将指导寄递企业在高校、社区等重点场所的快递网点设置符合标准的回收箱,开展快递包装纸箱集中回收,适度提升复用比例。到2022年底,全省邮政快递营业网点符合标准的回收箱设置实现全覆盖。

 今年,安徽要全面实施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纳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进行资源化处理;鼓励、倡导以清洁焚烧处理为主要方式处理不可回收类垃圾,规范配置飞灰填埋、渗滤液处理等设施。

 监管支撑支持相关企业发行绿色债等特定品种

 今后,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快递包装领域产品质量和绿色包装相关企业标准监督抽查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除了要开展快递绿色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等关键技术研究,全省还将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快递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建设等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

 一方面,对纳入国家绿色信贷支持范围的绿色、可循环快递包装生产和规模化应用企业,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授信力度。另外,支持绿色、可循环快递包装生产和规模化应用企业发行绿色债、创新创业债及可续期债等特定品种,加大债券融资规模。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21-05-12/44925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