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安徽答卷】生活有保障,脱贫成色足
最近几天,来安县独山镇独山村的脱贫户周万付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病情好转了,医疗费用大部分也得到了解决,现在还能在家做点手工活贴补家用,当然开心了。 ”周万付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卧床他褥疮发作,前段时间转院到南京治疗,“住了十几天院,治疗费花了17000多元,报销后自己付6000多元。村里还帮我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大概还能补助1500元,大大减轻了我家的负担。 ”
周万付原本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因为罕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疾病导致半身不遂,高额的医疗费用加上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导致他家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周万付渐渐走出了阴霾——儿子上学享受补助;健康扶贫政策减轻了他的看病支出,签约医生还定期上门为他体检;镇里的扶贫车间为他提供了上门送料加工的工作,他和妻子在家还能做些手工活,靠双手养活自己。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我省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着力提高脱贫质量,全面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排查核查,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义务教育“有学上”、群众患病“有医靠”、贫困群众“有安居”、安全饮水“有保证”。
教育扶贫方面,我省坚持分类制定、全面多元化扶持与资助政策,认真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政策,实现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512.4万人次、60.8亿元,“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46.3万人次、9.47亿元;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3.7万名,帮助贫困学子圆了重点大学梦;支持贫困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项目 1259所,建设30所省级示范特色学校、109个省级示范专业,为贫困地区招聘特岗教师1.5万人,培养 “一专多能”的全科型乡村教师1.5万名。
健康扶贫方面,安徽健全完善“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政策体系,实行分级诊疗、优化服务流程,全省贫困人口共计484.4万人次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医保报销待遇,累计报销住院费用330.63亿元,1978.32万人次享受门诊慢特病综合医保报销待遇,累计报销72.48亿元;组织26家省、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31个贫困县县级医院,累计选派1649名管理人员和医疗专家驻点帮扶;深入实施“百医驻村、千医下乡、万医轮训”工程,从省、市三级医院选派113名医疗人才驻村帮扶2年,161个村卫生室“空白点”全部消除,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让困难群众常见病、慢性病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生活过得去。
住房保障方面,我省全面摸排鉴定贫困地区农户房屋,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贫困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面积标准,累计完成34.1万户贫困户危房改造,贫困人口居住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坚持具备条件和群众自愿原则,全面摸排搬迁对象,加强安置点配套设施和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等建设,持续做好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后续扶持工作,全面完成8.5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饮水安全方面,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排查,加强农村供水水质净化消毒和监测工作,健全农饮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省扶贫办主任江洪表示,牢牢守住脱贫攻坚成果,要对脱贫县、脱贫村和脱贫户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健全控辍保学、因病致贫返贫风险防范、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等四项工作机制,确保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范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