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地小麦测产单产超过800公斤,最高产大幅刷新全省纪录——
夏收进度已过八成,小麦单产屡屡刷新纪录。
6月5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国家小麦产业体系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亳州市涡阳县三个乡镇的三块小麦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收测产。 “实测发现,这三块攻关田平均单产均超过800公斤,其中最高的是位于新兴镇的‘谷神麦19’小麦田块,单产达860.6公斤。另外两个地块平均单产分别达到847.1公斤和823.81公斤,均刷新2020年我省小麦单产819.85公斤的纪录。 ”全程参与测产的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一级主任科员曹高飞介绍。
高产田块不止于此。为推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提高单产水平,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开展寻找“安徽省小麦最高产”活动。6月3日阜阳市颍泉区樊营村一块高产示范田实打验收,单产达到851.05公斤。 6月4日,蚌埠市怀远县徐圩乡韩湖村张湖组实打测产,平均单产达到808.78公斤,创我省沿淮麦区单产纪录。
曹高飞告诉记者,今年小麦生产形势喜人,整体单产呈提升态势,除最高单产大幅度刷新去年纪录外,测产单产超过800公斤的田块多,是今年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处于沿淮稻茬麦区的蚌埠张湖组,因为生产条件所限,过去这里小麦产量一直较淮北地区有较大差距,此次单产突破800公斤非常难得。
高产田块多,表明今年小麦生产整体水平较高,属较好年份。“深层次来说,表明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我省小麦生产整体水平上了个台阶。 ”曹高飞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优质专用粮生产的持续推进、科技支撑力度加大和农机机械化发展,加上今年整体气候有利,特别是后期天气适于小麦灌浆,都促成了丰收。
从2017年起,我省启动实施优质专用品牌粮食生产,核心是以加工定品种,实施集中连片单一品种种植,推广标准化管理。 “单一品种种植大大提升了技术方案到位率,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一品种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增产潜力。 ”曹高飞表示。
从本季麦子看,全省共落实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的整建制示范乡、镇、街道43个,万亩以上示范区约400个。全省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682万亩,占总面积六成以上。阜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志诚介绍,阜阳市优质专用小麦从2017年的150万亩发展到今年的500万亩,占全市面积的66%以上。“优良品牌粮食实现了区域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和分类种植,所以今年产量稳,而且是大面积丰收。”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李金才认为。
再次是科技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此次测产结果反映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特别是在小麦产量与品质协调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也说明国内育种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在涡阳新兴镇测产中,小麦实收测产专家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表示。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省已选育推广多个优良小麦品种,它们比较适宜本地生产条件,且农技农艺方案更加科学,各地执行到田率也很高。比如此次单产创新高的“谷神麦19”,就是我省选育审定的品种,具有春季生长发育稳健,越冬期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较强等优点,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种植。
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增产提供了扎实保障。目前包括小麦在内的三大主粮,我省均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据曹高飞分析,从播种环节看,现在机播密度比较均匀,播种质量高,配合优质品种,就能做到出苗率高且均匀;在管理环节,先进的植保机械特别是无人机广泛运用,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覆盖面;在收获环节,随着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机械的更新迭代,收获效率显著提升,损失率下降。
今年安徽省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出逐步将收获损失率降低到2%以下。 “损失率降低一个点,每亩地大概就能多收 8斤小麦。全省4200多万亩小麦,可以多收3亿多斤粮食,无形中增加了产量。”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处长陈发明说。(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