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充满信心和底气的会议:高水平全面小康交出优异答卷,“四个历史性转变”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这是一次满怀期待、催人奋进的会议:小康梦圆后对现代化再部署,“六个率先走在前列”指明美好图景、明确实现路径……
8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召开,与会同志分析形势、谋划思路,在热烈讨论中凝聚信心、形成共识,一致表示要肩负起江苏新的光荣使命,拿出探路者的担当,创造更多过硬成果,在“率先”中“走在前列”。
高水平全面小康交卷,为新征程奠实底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这一伟大征程中,江苏作为党中央寄予厚望和重托的地区,以高水平全面建成的实践成果,交出了一份充分展现“强富美高”鲜明特质的答卷。
苏州是邓小平同志印证“小康”构想的地方,是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勾画现代化目标”的地方。近年来,苏州始终把现代化探索与全面小康建设相融合,紧扣“高水平”,对照“全面性”,把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的“强富美高”蓝图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更高定位、更高要求,书写了全面小康的优异答卷。
“全省6个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中,两个在苏州。在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苏州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作出先行示范。”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苏州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职责使命,更加积极主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全力打响“苏州制造”“江南文化”两大品牌,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加快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深刻认识到不是经济好就一好百好,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江苏部署推进苏北农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排查突出民生问题等专项行动,把补短板强弱项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中之重。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老百姓最朴实的心愿。近年来,徐州持续加大农房改善力度,坚决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徐州市委书记庄兆林说,徐州始终坚持在让新型农村社区呈现秀美田园风光的同时,做好改善农户就业创业保障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过线、安全过关、质量过硬,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发展潜力足、增收效果好的项目落地,持续优化产业配套。
“徐州已累计改善农房7.4万户,19个项目被评为省级示范创建项目,7个项目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庄兆林说,“十四五”时期,徐州将继续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实际探索创新、与时俱进先试先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持续排查解决教育、医疗等领域突出民生问题,江苏推动民生社会发展进入品质提升、迈向共同富裕新阶段。省医疗保障局局长周英对此深有感触,“目前,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988.86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5%以上,基本实现全民参保,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已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制定完善鼓励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政策规定,推进‘15分钟医保公共服务圈’建设。”周英表示,全省医保部门将坚决扛起为人民提供高品质医疗保障的职责使命,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更可靠、更充分、更有价值的医疗保障。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底气。”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说,近年来,南通加快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新出海口建设全面起势,沿江生态建设成为全国典范,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3%,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我们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省委赋予南通在全省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江苏开放门户’新定位,按照‘融入苏南,拥抱大海’的实践路径,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探路现代化,在“六个率先”中“走在前列”
踏上新征程,百年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不负嘱托,切实扛起这一光荣使命,全会提出“六个率先走在前列”,以实干回报,用奋斗作答,为全国发展探路。
“小康答卷令人备受鼓舞,新篇谋划令人倍增信心。”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无锡将聚焦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引领、开放融合,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在率先建设经济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以更大定力做强实体经济,力争到2023年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以上。同时以更大决心突破创新,聚力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创新名城,用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成效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在国家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烙下太湖印记”。
区域均衡发展,最大的空间在苏北。全会提出,要推动苏中苏北地区“四化”同步发展,积极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融合融通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把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宿迁正在着力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示范区建设为我们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基本路径,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实现追赶超越提供了重大机遇。”宿迁市委书记王昊说,宿迁将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引领宿迁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工程,努力推出一批在全省叫得响、全国有影响的原创性、引领型改革,为全国同类地区探索可复制借鉴的经验,奋力推动宿迁发展“走在苏北前列、快于全省平均、领先区域发展、赶超全国梯队”。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现实样板,在率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是江苏扛起新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始终坚持以生态作为基础变量、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吸引产业、科技、人才与其聚合裂变,带动城乡空间、公共服务、生活方式与其融合嬗变,系统、双向、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以生态创新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城市能级提升。”溧阳市委书记徐华勤说,对照全会提出的新要求,下一步溧阳将通过打造组建沪深宁杭苏五大创新基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话语权的动力电池和绿色储能、精品不锈钢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国有特色的智能电网、智能装备制造两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以及若干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全面实现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江苏在全国率先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起步早、基础牢,要在新起点上更加积极有为。“人社部门将按照全会部署,把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战略目标,立足职能认真抓好贯彻,推动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说,下一步将统筹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通过落实社保惠企等政策,助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进一步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努力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统筹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适度调整社保待遇水平和最低工资标准,不吊高胃口,不开空头支票,确保相关待遇如期兑现、持久长远;统筹处理好人人尽责与人人享有的关系,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
城乡关系重构、社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演变、未知的重大突发事件等带来的新挑战、新冲击,对江苏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新要求。“全会强调要在率先建设秩序优良、活力彰显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建设韧性江苏、智慧江苏,为我们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说,泰州将坚持以人为本,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向各个领域深化拓展,统筹抓好市级综合指挥中心建设,致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具安全感城市,力争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上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全面提升现代化建设能力,新赶考路上开好局起好步
从小康到现代化,意味着各项工作进入新阶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新的风险挑战和机遇迎面而来,对全面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系统谋划的能力、保持战略定力的能力、创造性落实的能力……新的能力要求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需的保障。“确立重要发展目标之后,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干部队伍建设是重要保障。”盐城市委书记曹路宝说,盐城跻身于激烈竞争的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群,要准确把握江苏在全国所处的发展方位,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坚持重大战略决策围绕走在前列来谋划,重点工作围绕走在前列来部署,重要指标围绕走在前列来考核。“只有用风风火火的‘燃’的状态,才能营造出红红火火的新局面。我们对盐城干部提出了谋事讲政治、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处事能坚韧、遇事敢担当、成事守规矩的要求,推动盐城干部队伍精神状态、专业能力、实践本领、工作标准实现新的飞跃,形成一个激情澎湃、勇立潮头的干事创业氛围,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今年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进改革创新,畅通经济循环,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建成制造强省、提升经济体系国际竞争力,是江苏的重大责任。结合省委对常州“勇争一流,争创更多第一、唯一,成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帜”的要求,常州结合发展基础、优势和潜在因素,确立了“打造国际化制造名城”和“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常州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实体经济优势比较明显。现代化新征程中,我们将突出优势,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数字经济‘两张网’——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说,常州今年出台一系列政策,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科创政策体系,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我们完善聚才留人机制,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引育力度,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常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科技供给。“这为我们在‘十四五’时期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表示,将进一步肩负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职责使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基点,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强省,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瓶颈制约,加快建设“1+3+10+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等,不断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创新对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支撑能力。
□ 本报记者 胡兰兰 方思伟 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