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连续多年位居合肥市第一;2020年新型显示产业在全国新型显示十大园区中排名第二;10年来常住人口总量增长129.89%,增速位居合肥市第一……
近年来,合肥新站高新区深耕“芯屏汽合”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合肥东北翼发展主引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正朝着“千亿产业园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维信诺(合肥)G6全柔AMOLED生产线项目基地内展示的卷轴式屏。合肥新站高新区供图
全力开启战新产业发展之路
作为合肥“新一站”,“芯屏汽合”是合肥新站高新区的代名词。
9月5日,人民网安徽频道在维信诺(合肥)G6全柔AMOLED生产线项目基地看到,展厅内摆放了多款折叠屏手机,除了双面折叠屏幕外,更有多面式、卷轴式屏。
据了解,该项目是维信诺在全国布局的第三条AMOLED生产线,也是在全国总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条维信诺生产线,项目的整体产线技术规划水平方面是全球领先的,定位“全柔高定”。
“维信诺合肥项目从考察、选址、决策,直到开工建设,综合考虑了项目基本情况、地区的交通、规划布局、产业基础、政府支持政策等多方因素做出的决定。”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助理孙海涛认为,合肥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交通发达,长三角的辐射作用优势明显。同时,维信诺合肥项目的规划与合肥未来的产业方向高度契合,将带动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的横向升级,并将为合肥新型显示产业注入新的增长极。
“十年之前无中生有,十年之后世界一流。”从最初的商贸物流业,到2006年转型发展工业,再到2008年以京东方的落户为起点,新站高新区开启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新路。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截至2021年上半年,该区战新产业约占规上工业比重的88%。面板产线规模国内领先,已建成三条TFT-LCD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一条硅基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一条6代AMOLED全柔面板线,各类面板年出货量约占全国的1/7;集成电路初步形成了以晶合集成、奕斯伟、新汇成、捷达微电子等为核心的产业内部微循环,协同发展特色显著。
产城融合在合肥新站区成为现实,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拔地而起。合肥新站高新区供图
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落户,短短十来年的时间,新站高新区内涌入了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工人,再加上位于磨店社区高教基地的19所高校的10多万名大学生,为新站高新区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十年来,新站高新区常住人口总量增长129.89%,增速位居合肥市第一,常住人口461572人,城镇化率98.95%,区域承载力不断增强。
随着人口的增加,新站高新区围绕产业、城市、人的融合,进行了大体量的城市建设。
以淮海大道项目建设为例,自5月22日召开“大干150天,打通30条道路”誓师大会以来,淮海大道东延段项目制定了“年底保通车专项方案”,确保节点工期完成。
为保障新九中九月开学交通顺畅,项目围绕9月1日之前完成淮海大道(大众路-相城路段)南幅道排以及附属施工施工节点,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前提下,增加2家施工班组,增加8台施工机械,早晚各增加2小时施工作业时间,实行每日总工带班平推制,将原本3个月工期压缩到2个月。目前已顺利完成该路段通车任务。
2021年,也是新站史上新建学校多、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全区总投资13亿元,新建或改扩建教育项目13个,今年秋季交付使用的幼儿园2所、中小学7所,新增义务阶段学位数11190个。目前全区共有7个区属教育集团,均采取“一长多校”的“名校+”办学模式,学校60%教师为原集团本部骨干教师,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或高级教师达到20%。截至目前,该区共有公办中小学28所,教职工2000余名,公办在校中小学生3.2万人。
此外,新站高新区在建安置房项目9个,建筑面积456.3万平方米、2.92万套,上半年完成安置2177套、18.03万平方米。
优质的学校,便利的商场,三甲医院、科技企业齐聚,产城融合在合肥新站高新区成为现实,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