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2020年山东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表现亮眼——增加值127亿元,居全国首位。这已是山东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连续第三次夺魁,三连冠背后有什么秘诀?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海洋资源资源丰富。16个市中有7个城市沿海,地理优势显著。手握好牌的山东提出了海洋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尤其是针对海洋经济中以传统产业为主、海洋新兴产业占比不高的问题着力进行突破。这个方向的确定,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来说,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
海洋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基因资源等,孕育了结构多样、生物活性多样且成药性强的海洋化合物,具有抗恶性肿瘤、抗新冠病毒、抗心脑血管病等生物活性,是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但从资源富矿到优势产业,还需人工雕琢。这其中,调动资源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山东积极构建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强政策、平台、人才、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布局,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催生了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全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去年底,山东印发了《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推进计划》。一方面实施研产融合计划,提高海洋药物研究成果转化质量与效率,培育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共同体,另一方面实施人才兴业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推动海洋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同时强基固本,引进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院士工作站和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产业技术孵化基地。不难看出,人才的培育和科研体系建立是山东重要着力点。
在山东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崛起前,山东的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先行发展壮大。截至去年底,山东拥有55家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建有236个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平台。“十三五”期间,山东13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海洋领域获奖数量39.4%。海洋领域4位专家相继获省科技最高奖,占获奖总数的57.1%。
人才支撑,科技拉动,山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愈加明显。2020年山东海洋生物医药研发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产业规模占全国的50%以上。目前全世界16个海洋药物中,有2个诞生于青岛并在国内上市。此外,山东还构建起了全国首个海洋药生物资源基础库,形成了八大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了约3.1万个海洋天然产物的准确三维结构等重要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共享。
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培养海洋科技力量,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突破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这或许就是山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三次问鼎全国第一带给我们的启示。(陈晓婉 齐淮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