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会议现场与大家传统印象的场景不同,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特殊的“面试”——10多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就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简称“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省政府副省长刘玉江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生态环境厅等多个部门负责人纷纷“应考”,回答提问。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科
背景对政府及其部门进行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此前,7月至11月,省人大常委会还对省“一府两院”及有关单位实施“两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据介绍,这次执法检查是省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开展的一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监督活动。7月底,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由“一府两院”、省直及中央驻豫35家单位和各地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参加的动员会。9月至11月上旬,5个执法检查组分别由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带队赴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开展实地检查。
此外,对政府及其部门进行专题询问,是《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各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就一些重大、热点问题召开问询会,要求本级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法院、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问答
1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数量稳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
问:我省在对标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与先进地区有哪些差距?下一步将采用什么措施推进河南营商环境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刘玉江介绍了一组数字: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得分83.24分,企业满意度得分87.49分、比2019年提升3.40分。郑州成为全国评价进步最大的城市之一。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我省营商环境排名全国第9位。今年前10个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4%、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4%、高于全国13.2个百分点。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839.9万户,同比增长9.5%,稳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
在谈到存在的问题时,刘玉江称,从国家和我省评价情况看,我省营商环境总体水平不高,参加国评的郑州、洛阳、许昌三市在全国80个城市中居40~50位之间,均落后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省会城市。个别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项目落地后兑现承诺比例少或不兑现情况。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府拖欠工程款问题在有的地方还比较突出。
2我省要全面推行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等改革
问:我省在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项目审批效能、推动项目加快落地上有哪些做法和举措?
省发改委主任何雄表示,从近两年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来看,全省营商环境水平稳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了4%;企业开办和获得水、电、气等6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优势指标。
在谈到存在的问题时,何雄直言:“由于地方机构改革后,有些部门之间职责边界不清,相互之间标准不统一,改革推进不平衡,导致有的地方审批办理时间长,还没有完全实现网上办、一次办。”
针对此次执法检查和营商环境评价发现的突出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将按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按照企业办成一件事的标准全面梳理审批事项,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统一送达的闭环式标准化服务流程;优化项目审批“一网通办”,打通各部门数据堵点,提升在线并联审批水平,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聚焦突出问题,实施重点攻坚,全面推行有诉即办、“标准地+承诺制”、交房即交证等改革,实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恶意逃废债、依法依规兑现承诺等专项行动。
3要避免生态环境领域的“一刀切”现象
问:如何提高执法精准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推进污染治理的过程变成促进企业绿色发展的过程?
面对询问,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表示,要避免生态环境领域的“一刀切”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王仲田介绍,一是分级管理。按照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污染治理能力、污染排放多少等,根据不同预警级别,采取差别化管控措施。二是行业排名。分行业分门别类建立企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根据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分行业进行排名,对社会公开发布绿色发展排行榜,对排名靠前的企业,原则上不予管控。三是保障重点。对民生保障类、出口创汇类、军工类、保障城市运转类等12类企业,以及污染排放少的微涉气企业,原则上不予管控。四是依法管控。对企业生产管控是依法进行的,只有在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持续一段时间、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危害时,才能按照一定程序,启动一定级别的管控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进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