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的老旧小区。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破旧不堪、设施老化、雨污不分、车位紧张、道路不畅、私拉乱接……面对老旧小区存在的“诟病”,南通市崇川区坚定不移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并将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要直面问题不回避,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老旧小区功能短板,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如是说。
年初,崇川区排出计划,年内对建于2000年前的50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改造得好不好事关民生福祉。年近岁末,改造成果如何,能否彰显民生温度和质感?群众共性或个性化的诉求是否得到回应?近日,人民网记者在该区多个小区进行了一番探访。
胡耿然和老伴提及自家的建议被政府采纳时,难掩高兴之情。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怎么改?老百姓来提议
“比实墙好多了,能通风、见阳光,颜色也满意,等院外的绿化全部建好了,在院子里一边打打太极拳,一边还能看到小区的风景。”今年80岁的胡耿然家住学田街道学田苑新村43号楼底楼。 “新建的院墙正是按照一楼几户居民的意愿改造而成的。其实原先的规划并不如此,我们提出了不同意见,相关部门和社区多次登门沟通,最终采纳了我们的意见。”他告诉记者。
崇川区市政和绿化局是此番老旧小区改造的牵头部门。该局局长曹建军坦言,在改造过程中,老百姓的诉求众口难调,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化的。“我们尽量从老百姓的需求和改造后的功能出发,在确保防水、雨污分流、管线入地、无安全隐患等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对人性化的需求进行微调。”曹建军介绍。
无独有偶。在新城桥街道易家桥新村,15号楼底楼住户朱国平日前向社区党委提出,自己47岁的女儿是残疾人,每次出行极为不便,希望在家门口增加残疾人坡道。但在规划中,并没有这一项,施工人员不愿擅自改变规划。社区党委在收集居民改造建议时得知朱国平的诉求后,立即向市政部门和施工单位反馈。15日下午,记者在他家门口看到,施工人员正在抓紧增设残疾人专用坡道。“这下好了,残疾车可以上下自如,女儿出行更方便了。”老人连声感激。
记者从崇川区了解到,为广泛听取群众建议,该区在每个项目显著位置设立了群众接待点,主动公开各参建方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坚持首问负责制,耐心细致地倾听群众诉求和意见,限时办结、及时回访,确保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畅通。”崇川区副区长张文锦提出。
崇川区段家坝小园改造已接近尾声,整个小区焕然一新。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项目部、城建办、社区网格员将信息收集、服务触角延伸到户到人,先后收集了500多条意见和建议,随后交由施工单位及时调整并优化改造方案。
施工人员按照朱国平和老伴的想法,增设残疾人坡道。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做精品,好事办到心坎上
记者从崇川区市政和绿化局获悉,该区今年实施的50个小区改造项目,总面积279万平方米,涉及904幢住宅楼31864户居民,可谓面广量大。目前,各项目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整体完成率约95%,主体和水电气等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景观绿化和智能化等单位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预计12月底前完成全部改造工程。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崇川区此次改造不仅包括违建拆除、屋面防水保温、立管雨污分流及更新,还包括管线清理及入地等方方面面。此外,有条件的小区新建小游园、活动广场和健身场地,结合小区文化实施软件提升,同步落实物业长效管理等。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民生”工程。根据部署,崇川区“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完成对2000年前建设的、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的出新。张文锦介绍,该区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共251个,总建筑面积约1080万平方米,涉及约3896幢住宅、13.13万户居民,预计实施改造总投资约55亿元。按照市政府要求5年内实现“老城旧貌换新颜”的老旧小区改造目标,该区于2020年提前启动了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除此之外,该区还计划对老旧小区周边的背街后巷进行同步改造,强化小区封闭管理,配优居住服务设施,加强停车秩序管理,打造美丽街道,畅通居民最美回家路。
历时近一年奋战,崇川老旧小区改造成果逐渐显现:新粉刷的外墙庄重又时尚,新铺的沥青道路整洁宽敞,新增的停车场井然有序,新建的小游园郁郁葱葱,管线入了地、雨污分了流……对比过去的旧照,变化天翻地覆。
“任务再重,作为主城区的崇川,我们也要按照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部署,把改造做精做细,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向老百姓交出‘精品’,才能将好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才能达到‘老城旧貌换新颜’的改造目标。”曹建军表示。
在崇川区新近召开的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动员大会上,该区列出明年计划:全区排定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1个,涉及10个街道、900幢居民楼、33520户,总面积达305万㎡。“与今年相比,时间更紧、任务更重、要求也更高。”该区代区长杨万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