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让老百姓从吃饱到吃好 “大食物观”带给河南重大机遇

原标题:让老百姓从吃饱到吃好 “大食物观”带给河南重大机遇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杨桂芳/文

 民以食为天。对于吃饭,国人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

 全国两会期间,一个新鲜的概念——“大食物观”,开始频繁被大家热议。

 “大食物观”的提法,透露了什么信号?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代表对该提法有着怎样的理解?

 2015年底,“大食物观”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

 很多长期与“农业”打交道的人,对于该提法也许并不陌生。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大食物观”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大食物观”概念再次被提及。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更加明确了“大食物观”应该怎么树立、怎么干:

 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大食物观”是数量到质量的提升 让老百姓从吃饱到吃好

 在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秦英林看来,“大食物观”是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让老百姓从吃饱到吃好,“过去是温饱问题,现在是丰富的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这是国家奋斗的目标,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大食物观”,该怎么践行?3月6日的那场会议,有所透露——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大食物观”在河南已有了实践 河南定下今年“小目标”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构建“大食物观”,河南已有了积极实践。

 2022年2月14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2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其中,第一大要点,就是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并划定了稳定粮食面积、抓好粮食生产管理、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肉牛奶牛、巩固提升油料产能、稳定蔬菜生产、抓好渔业生产等7项重点任务,同时定下了具体的“小目标”。

 在秦英林看来,“大食物观”的到来,也是趋势所需。“肉蛋奶以及蔬菜、水果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多元、营养、健康已成为食品消费的基本要求。”秦英林说,面对社会的需求,企业要主动担当,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大食物观”让河南农业、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迎来大机遇

 “大食物观”也让河南面临诸多机遇。

 秦英林表示,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升级,是农业产业的机遇,产业升级的机遇,产业兴旺的机遇,“这是河南农业、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一方面是消费升级,多元化消费需求,疫情带来的消费场景、习惯的变化,预制菜、快餐等产业快速兴起。另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重塑了农业、食品工业。”

 对于企业来说,秦英林表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食品工业,最重要的是要以产业化发展引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产业化发展方面,以食品工业为牵引,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达成大食物安全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要研发新产品,让高标准的农产品和食品成为河南的名片,打造全国知名、走向世界的品牌。

 对话秦英林

 “助推中国从养猪大国向强国转变,是我的奋斗目标”

 “助推中国从养猪大国向强国转变,是我的奋斗目标。”秦英林说,“这不是说我的心愿问题,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问题。”

 “我们养猪,一不小心很快从一个专业户成为全球第一。”但秦英林说,第一位不是目标,只问你第一位如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让行业进步,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助推从一个大国成为强国,这才是价值。

 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业务,数量要做大,更要质量

 “无论养猪规模多大,做我该做的事情。”秦英林说。

 1998年时,牧原的规模还很小,开始把环保列入公司重大事项。“有人给我说,没人理你(这事),你做的环保没有用。”秦英林以自己劝说自己的方式,坚持把环保做了下来。

 经过多年的研发,他的企业把国外的先进环保理念,应用于企业现实。牧原研发环保用了9年时间才初有成效,研究独立育种用了20年才有一些进展,“规模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质量、做品质,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业务,数量要做大,更要质量,没有质量,可能上来就破产。”

 因此他将食品工业发展的压力,归为“还是要脚踏实地,向下扎根。用3年、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

 牧原的低成本奥秘之一:用一半大豆可以养出更好的猪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就助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带来一套“建言包”,其中一条,是再提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减少豆粕用量。

 据了解,全国饲料中豆粕用量是17.7%,牧原的豆粕用量是9.8%。“这个成本差距就出来了,用一半大豆可以养出更好的猪,能够减少大豆进口2000万吨,如果我们自己种大豆需要1.5亿亩土地,相当于省下大量土地。”秦英林说,这些其实还是被市场、需求倒逼出来的。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22-03-10/45286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