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季度金融运行实现“开门红”
◆主要金融指标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
4月27日,山东发布一季度金融数据,主要金融指标实现了“开门红”。“全省金融系统强化金融要素保障,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金融运行呈现‘量扩、质提、行稳’的良好态势。”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坤道表示。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迈上新台阶。3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20.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本外币存款余额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本外币贷款余额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上述三个主要指标增速分别高于上年末0.3个、0.4个和0.9个百分点,分别连续50个月、11个月和32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主要金融指标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董龙训介绍,一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存款和本外币贷款比年初分别增加10681亿元、10521亿元、7164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529亿元、1643亿元和1679亿元,增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从贷款细项看,大型、中型、小微型企业贷款,国有、非国有企业贷款,涉农、制造业、基建类贷款,全国性、地方法人机构贷款,增量都创历史同期新高。
银行业务规模稳健增长。山东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付国才介绍,一季度末,山东辖区(不含青岛)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12.7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8871.69亿元,同比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10.3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835.94亿元,一个季度的增量已超过上年全年的一半,同比增长12.59%。
聚焦服务工业加力提速,我省着力扩大融资规模、优化信贷投向,金融对工业经济支撑保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截至3月末,我省工业企业贷款余额2.4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101.6亿元,同比多增981.4亿元。
金融稳投资支撑增强。聚焦省重大项目建设,我省探索开发“重点项目融资服务系统”,全面梳理602个省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已授信2500.5亿元,占融资需求总额的37.1%。
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金融业自身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一季度末,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485.4亿元,同比增速7.7%,占GDP的比重为7.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重要支撑。山东完善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银税互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3月末,全省非国有企业贷款余额28892.0亿元,较年初增加1926.7亿元,同比多增635.1亿元。
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山东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用活沪、深、京交易所省级资本市场服务基地。3月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294家,其中民营上市公司180家,占比达61.2%。
作为我省推出的一项创新型制度安排,金融辅导员制度通过深化政策集成、促动多元对接、量身定制服务等,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急难愁盼。3月末,结对辅导企业49863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80%以上,累计为32438家企业解决融资9754亿元。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货币政策保障。“我们将支持民营经济作为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的重点工作,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促进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董龙训介绍,3月末,以支持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2%,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5.6个百分点。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一季度累计向金融机构发放资金735亿元,同比增加171亿元,90%以上投向民营小微企业。
突出“减费让利”,快速精准传导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全省金融机构为2022年四季度存续和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减免利息收入19.6亿元;3月份,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9%,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
在济南,金融服务企业质效也在持续提升。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贾洪斐介绍,截至3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57.1亿元;科创企业贷款余额1446.47亿元,同比增长20.6%,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79%,同比下降43个BP;31家驻济金融机构推出“济担—科创贷”“投联贷”等科创企业专项信贷产品64款,实现融资支持59.8亿元。(王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