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杜集人的心中,煤炭成就了他们曾经的荣光。
闸河煤田主产区坐落于此,已累计生产原煤4.5亿吨,占淮北市60年来原煤生产总量的近一半之多。但当煤炭资源趋于枯竭,挖土卖煤、开山卖石的传统产业已难以为继,杜集区同样面临着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特别是新能源飞速发展时代,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如今的杜集正在擦去脸上的煤灰,老工矿区蝶变重生的“杜集实践”不断进步,一幅蝶变重生的发展蓝图正在照进现实。
杜集老矿区一隅。杜集区委宣传部供图
“功勋之区”转型再出发
杜集区煤炭开发历史悠久。
40年前,杜集缘煤而建,辖区曾有9对国有矿井、8对民营矿井。采矿面积约146平方公里,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3%,为淮北市及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工业基因和历史担当,伴随着生态之殇与转型之痛。截至目前,全区采煤沉陷区总面积约13万亩,其中浅层约7.3万亩,深层约5.7万亩。77个自然村庄被迫迁移,搬迁人口6万余人,造成失地农民7万余人。
杜集区其中一老矿区现场作业图。杜集区委宣传部供图
“历史上,杜集区作为功勋之区,地下要供煤、地上要供地,一直在‘负重而行’。”淮北市委常委、杜集区委书记姜颖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随着煤矿产量下降,杜集也曾遇到“暗淡时刻”,支柱产业日渐衰退。与此同时财政收入逐渐萎缩,市政建设放缓了脚步,城市路网通行能力变差,地下水硬度超标,燃气管道老化等问题开始出现。
面对发展困境,杜集开始加速“转身”,紧紧把握产业发展的潮头,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推动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成功落地,形成了支撑地区经济发展“开新局、跃新阶”的新四梁八柱,超前布局实现“蝶变”。
“奋进之区”开创新篇章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布局产业先有‘胡思乱想’,才有‘奇思妙想’。”姜颖坦言,转型途中,杜集区没有退路可言,要以“破釜沉舟、迎难而上”的勇气去破局,狠抓招商便是破局的第一步。
位于江苏徐州的江苏金彭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化大型电动车企业,公司规模和产销能力稳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2021年11月,杜集区了解到江苏金彭集团新能源电池包项目有外扩意向,便主动登门拜访,成功与集团高层建立联系。经专业第三方机构全面尽调,出具风险评估意见书后,杜集区下定决心将项目引进落户。
金派克能源有限公司生产一线。梅月摄
在多方努力下,该项目从2022年4月项目正式签约到11月产品正式下线,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创造了客商投资企业在淮北最快落地速度。
招引项目的成败往往与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引进来更要留下来。
杜集区对于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实行专人专班统筹推进机制,确保“大事有人牵头,小事有人认领”,定期组织政企见面会、对接会,对于企业急难愁盼的如融资渠道、行政审批等生产经营困难统筹解决。
“压力”传导到位,动力也随之而来。
中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线。梅月摄
当前,杜集区除了形成以安徽矿机等大型煤机企业为支柱,中芬选矿、中矿电子、林光钻探等众多中小企业为配套的特色产业园区外,还通过二十余次招引项目预审会,金派克新能源系统总部基地、昇润铝业等数十个大项目、好项目也顺利引进。
其中在今年上半年,杜集区招商成效更是明显加速。总投资112亿元的中清新能源项目开工、总投资12亿元的博汇工程机械项目自签约之后,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在杜集区处处开花。
朔西湖美景如画。梅月摄
“希望之区”蝶变换新颜
产业发展加速崛起的同时,杜集区城市面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眼下盛夏时节,位于杜集区的朔西湖,色彩斑斓的树木和植被在蓝天下肆意搭配,绘出了一幅幅“醉”美生态画卷……这处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城市郊野公园,几年前还是废弃的采煤沉陷地。
朔西湖景色。梅月摄
“我们杜集区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组织实施了朔西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系列项目,有效破解资金、治理、群众安置三大难题,全面彰显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努力将昔日‘黑色伤疤’变为‘绿色氧吧’。”姜颖介绍,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伴随着朔西湖采煤沉陷区治理,杜集区人民医院、淮北理工学院、吾悦广场等城市设施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出行、医疗、教育、购物条件。通过整合棚改专项债资金,投资9.1亿元建设绿景庭院小区,2000余户沉陷区群众喜获新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同时,朔西湖旅游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有效促进居民增收。
可以预想到,杜集区的“变形记”完结的那一天,就是完成蝶变的时刻,从“面子”到“里子”两手抓的改造,也将帮助昔日黯淡的矿区焕发出崭新活力。
未来,杜集区作为希望之区,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