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经济发展提出的重大要求。
在8月8日省政府举办的系列主题发布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专场,各地各部门纷纷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守实体经济,以强链壮群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高质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六个字”,彰显江苏工业经济底气
上半年,江苏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新三样”出口增长29.6%、总量居全国首位,工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
江苏工业经济为什么“行”?关键在持之以恒锤炼实体经济看家本领。近年来,我省瞄准夯实实体根基,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可以概括为6个字:
“全”——基本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31个制造业大类全覆盖。
“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3%,居全国第一,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石化5个行业年营收超万亿元。
“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至91.9,连续3年全国第一;10个集群入围全国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国第一;集成电路、船舶海工、工程机械等多个细分领域产业链条完整,规模全国第一。
“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1.1%、49.6%。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全国15%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1/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
“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6.4,连续8年全国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占比达到11%。今年有1.5万家企业启动实施“智改数转”,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
“专”——配套能力强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今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总数达到1504家,数量跃升至全国第二位。
“持续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长期看奠定了江苏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持续不断创新发展的潜力,从短期看则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促进工业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态势。”省工信厅副厅长徐军解读说。
强链壮群,拉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和根基是先进制造业。
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江苏工业经济三大战略定位,即成为制造强国重要支柱、先进制造战略重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并围绕集群筑峰、创新强基、高端跃升等八大行动推出27项举措,有力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我们坚持把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卓越产业链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梳理提出‘1650’产业体系,加快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跃升。”徐军说。
目标既定,下一步,该如何强链壮群?
——瞄准“世界级”,拉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
在常州,智能制造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溧阳市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武进工业协作机器人等5个集群入选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要让优势产业集群高端、高质、高新发展。”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澍说。
见微知著,在全省层面,14个制造业集群营收占规上制造业比重已达七成。我省将持续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世界级集群培育标准体系和分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我省更多优势集群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打造“集团军”,助力优质企业向“顶峰”攀登。
不久前,江苏3家企业入选2023年《财富》500强,均为传统制造企业。我省将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计划,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梳理建立5家准链主企业、20家骨干企业、100家重点企业的阶梯培育库。制定省级领航企业认定标准,实施专精特新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国家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做好“加减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凤凰涅槃”。
6月,省政府发布省级化工园区复核认定名单,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等23家园区通过认定。我省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开展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推动重点传统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基本出清、重点行业老旧装备全面更新。
一边“减”、一边“加”,我省既滚动实施百项重点节能降碳工程,又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等培育,全年将新增省级绿色工厂300家左右。
强化“数字基座”,打造“数实融合第一省”
高质量构建产业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除了厚植实体根基,还要搭好“数字基座”,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江苏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作为,也是打造‘数实融合第一省’的关键之举。”徐军说。今年以来,省市协同启动1.8万家企业免费“智改数转”诊断工作,上半年,1.5万余家企业实施“智改数转”项目建设,新培育星级上云企业近4000家。
如何进一步带动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我省提出,深入推行“智改数转”标准宣贯,力争今明两年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免费“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编制40条产业链“智改数转”指南,推广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600个以上,初步解决中小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愿转”难题。同时,全力构建“智改数转”推进体系,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设备和业务上云、广泛应用“小快轻准”的软件系统,实施数字化单项应用改造。
打造“数实融合第一省”,还要不断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
今年以来,省市联动推动南京、无锡、苏州软件名城发展和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各地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大数据、区块链、车联网等先导区,苏州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随着全省数字产业集聚发展生态愈发完善,上半年,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约6500亿元。
“不断深化数实融合,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还需做强做优新兴数字产业,持续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探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活力。”省发改委副主任高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