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一批批重大项目规模体量“大”、技术水平“高”、数智融合“深”、生态底色“足”,体现了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推动山东产业向数字、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日前,记者走进省重大项目一线,直击重大项目蕴涵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因子,在火热建设现场,感受新质生产力之“新”与经济大省稳增长、促发展、挑大梁之“进”。
“向日葵”和“捕风者”成了“发电高手”
“在这里蹲守一上午,你就能发现这里的光伏板有什么不同。”在寿光市北部沿海的营里镇,国电投吉电(潍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首批次一期光伏项目已经并网发电。碧波粼粼的水面上,一根根水泥立柱托着一片片光伏板向远处延伸。这片光伏项目有什么独到之处,潍坊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经理刘少朋卖了个关子。
随着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逐步升至最高处,谜底也随之揭晓——光伏板的角度也变了,它们会追光而动。
原来,这个项目全部采用了平单轴跟踪支架,借助这个跟踪支架,光伏板可以始终与太阳光照射角度保持垂直,从而最大程度上吸收太阳能。“常见的固定支架的光伏板,只有中午太阳升到最高处时发电量才能达到最大。而我们根据太阳照射角度,收集采纳数据,设计形成了太阳能最大吸收的固定模型。这样,光伏板像向日葵一样随着太阳转,发电效率提高10%。”刘少朋说。
光伏场区在最大限度逐日,风电场区则全力“捕风”。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风电场区正在建设中。“今年这里将建好风机的基础,明年计划安装25个风机,届时,它们将是全球陆上投入商用的最大风机。”刘少朋说。
最大风机有多大?单机容量10兆瓦,风机搭配叶片后叶轮直径达230米,扫风面积4.15万平方米,相当于5.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大家平时看到的风机,只有这个风机的一扇叶片那么大。”刘少朋说,风机满负荷运行时,每台风机每小时可发电1万度,可满足一个普通家庭3至4年的用电量。
作为2024年省重大实施类项目,潍坊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分两个批次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1.3吉瓦,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升压站、输电线路、光伏场区、风电场区以及储能场区。今年8月,项目首批次一期光伏项目已经并网发电,目前首批次二期、三期项目的光伏组件正在安装施工,计划今年底三期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目前项目团队正全力以赴推进建设,项目两批次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超20亿千瓦时,能够为约80万户家庭供电,可节约标煤约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0万吨,为区域绿色能源转型提供持续动力。”山东吉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奇伟介绍。
作为鲁北基地首家投产运营的风光储试点,潍坊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采用“盐光互补”发展模式,实现盐光与储能的集中连片、立体高效利用。
“几年前,这片区域还是一片的盐碱地,以盐田和养殖滩涂为主,产业单一,发展模式传统,海洋资源利用率低,限制了区域的综合发展。”营里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王恒介绍。2022年开始,寿光通过盘活老河口地区闲置低效盐田,加快打造鲁北盐碱滩涂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利用自然区位优势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如今,潍坊风光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不仅为区域发展带来了绿色动能,更挖掘出盐碱地的潜在价值,为发展注入新活力。(石如宽 陈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