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持续领跑,民生关切稳步落实,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提速……10月29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召开的2024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前三季度,江苏金融总量继续保持合理增长,着力稳总量、优结构、降成本,支持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各项贷款新增全国第一
前三季度,我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4万亿元,居全国第一。分结构看,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持续上升,债券融资小幅减少。其中,前三季度,全省各项贷款新增2.24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91.9%,比上年同期上升13.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9月末,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5.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0%,高出同期全国贷款增速3.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江苏金融系统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信贷投放继续合理增长。”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朱庆分析表示,一方面,企业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9月末,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5.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28万亿元;其中,企(事)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6%,比年初新增1.43万亿元,占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总量的62.7%。另一方面,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结构也进一步优化。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8%,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0%,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1%。与此同时,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力度也持续加大。分行业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速在各行业中最高,同比增长44.0%,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33.0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1年期LPR下调2次,累计下调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调3次,累计下调60个基点。“政策利率调整已明显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货币政策处处长张浩表示,9月份,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53%、3.78%,均比上年同期下降33个基点。“10月份LPR下调,将带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
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有序落地
长期以来,存量房贷利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回应群众关切,降低购房人还款负担,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第11号公告,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推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同日发布自律倡议,明确10月31日前对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开展一次批量利率下调。
“本次批量调整范围包括首套、二套及以上存量房贷,去年已经调整过加点幅度的也可以调整。”张浩表示,调整是针对贷款合同中的加减点幅度,调整后存量房贷利率降至不低于LPR减30个基点。由于重定价日的不同,不同借款人的利率在批量调整后会有所差异,重定价后,最近一个定价周期内LPR的降幅将在利率水平上体现出来。譬如,贷款重定价日为每年1月1日的,本次调整后的执行利率为3.9%(即2023年12月当时的LPR4.2%-0.3%),明年1月1日LPR重定价后,利率将参考最新的LPR(假设2024年12月LPR仍为当前值3.6%)调整为3.3%。
据悉,9月30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已召集9家在宁法人机构专题部署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截至10月14日,地方法人银行均发布了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细则公告。10月25日,21家全国性银行在苏分支机构、114家地方法人银行完成了批量调整,其他17家法人银行将于10月31日前完成调整。“整体来看,有了去年的调整经验,各银行对调整流程更加熟练,调整工作有序稳妥落地。”张浩补充道,对大多数借款人来说,本次批量调整无需申请,由银行集中完成,借款人可在银行官方渠道查询调整结果。
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再提速
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也在提速。近年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围绕“五篇大文章”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文件。而放眼我省,一个个试验区正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生动撰写“五篇大文章”的江苏新篇。
积极探索两岸跨境金融合作新路径,开展全省首笔两岸银行间跨境人民币融资;降低台企汇率风险和财务成本,成功落地全国首笔人民币对新台币无本金远期交割汇率避险业务,稳步推进全国独有的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深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落地全省首笔线上审核跨境人民币结算电子单证业务……为推动金融更好支持两岸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8月,昆山获批国内首个以两岸为主题的金融改革试验区。昆山市政府副市长钱许东介绍说,4年多来,昆山金融改革试验区在扩大两岸金融合作、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支持两岸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已落地71项创新成果,其中30项为全国、全省首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在已有工作成效基础上,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昆台融合先发优势,重点围绕扩大金融开放、拓展金融服务、深化两岸金融合作等方面,探索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今年是南京市获批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第二年。南京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刘云松说,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实践,该市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更精准。全市66家科创金融专营组织和18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形成了“机构专营、模型专设、服务专业、产品专属”的服务格局。科创金融产品也更丰富,“宁”系列全生命周期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科创金融专属产品达200余款。试验区获批以来,该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加近700亿元,综合贷款利率降至3%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额突破256亿元,新增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和双创债等直接债务融资超过250亿元,私募股权基金活跃度居全国第6,新增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位居全国第5。“下一步,南京市将积极探索制度型金融改革创新,培育和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努力创造更多引领性、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撑。”(洪姝翌)
来源:江苏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