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聚焦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安徽省将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作为“四链”深度融合的安徽实践,加快构建政府推动、产业主导、人才支撑、科技引领、金融赋能、服务提升、应用牵引的紧密型融合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选聘“产业教授”培养高校人才
推动“产学研”融合,安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人才为纽带,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破除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工程实践脱节,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主动配置学科专业链,安徽省大力发展新工科专业、新兴交叉学科。2024年省属高校新增本专科专业点331个、撤销608个,其中新增服务新兴产业的专业点272个,占新增数量82.2%。
深化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协同机制。省部共建安徽高等研究院,积极向教育部争取硕博士名额,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培养产业所需人才,完成首批735名工程硕博士招生工作,打造开放式、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平台。
高校有“产业教授”,企业有“科技副总”,安徽省畅通高校院所和企业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产业教授”“科技副总”选聘制度。首批从企业选聘302名“产业教授”参与高校院所人才培养工作,从高校院所选派342名“科技副总”到科技企业兼职创新。
以需求为导向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推动“产研用”融合,建立需求导向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安徽强化“企业出卷、能者答卷、市场阅卷”的科技攻关机制,聚焦产业需求最迫切问题组织力量开展攻关,2024年企业牵头承担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数量占比达到80.4%。
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改革,安徽省推动中国科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改革试点在106家高校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开,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赋权成果1109项。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衍生的科技成果,建立“跟踪发掘-二次开发-转化孵化-迭代应用”的“沿途下蛋”机制,催生中科离子等30余家科技企业。
推动五种资源向企业倾斜
在“产研服”融合方面,安徽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数字经济发展优选超300家重点数商,培养持证技术经纪人超3000人。强化“羚羊”工业互联网科产服务功能,入驻省内外高校院所近500家,活跃注册用户超100万,发布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超15万项。
推动企业主体提升,安徽省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要素集聚融通机制。围绕产业需求配置创新资源,推动项目、平台、资金、人才、奖励等资源“五个向企业倾斜”,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占全社会比重均超过80%。
推动政府赋能提升,构建利益相容、协同共进的融合生态,安徽省打造统筹协同的政策推进机制、优质高效服务机制、互利共赢的创新合作机制。安徽省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1%、居全国第3位。推动设立省外“科创飞地”74个、海外研发机构126个,与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科技合作渠道。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