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从此,一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热潮,在广袤的中国大地喷薄而出。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热潮中,徐州市贾汪区脱颖而出,2018年名列全国首批50个试点县(市)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打头阵”。而今年,贾汪又成为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重点部署的十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肩负起带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的职责与使命。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自信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今天,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脚步已经迈入贾汪百姓生活,浸润贾汪百姓心田时,我们不妨探索梳理一下,这座苏北小城是如何夯实文明根基,又是如何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弄潮儿。 平 台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的天空,热浪翻涌。地平线跃起一轮火红的太阳,把遍布在贾汪城区大大小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照耀成一个又一个红色的“殿堂”。 今天,铺开贾汪区“一中心—所—站—点”的四级阵地网络,跃然于眼前的是8个文明实践基地、12个文明实践所、134个文明实践站和300个文明实践点,它们生动诠释了贾汪区在夯实文明实践阵地上,统筹设计、示范带动、全面铺开、分类提升的工作方法,也把区、镇、村三级资源的统筹集聚之力,发挥到极致。 不同于以往,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正在赋予文明新的底色,也赋予文明新的定义。从整合文化礼堂、村史馆、香包文化大院、神农文化广场等19个文明实践阵地的马庄村,到把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守护乡愁的瓦庄村,再到为村民提供学习教育、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场所的小吴村,文明实践已在贾汪处处可为,文明之花正在贾汪处处绽放。 “来啦!我们大家一起拍一张‘全家福’吧!”在中国百姓的心目中,过年团圆的时候,都爱拍一张“全家福”,这代表家庭和睦,幸福美满。今年春节前,大吴街道小吴村就用村里的大喇叭,喊来全村村民,在小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门前,拍下了一张小吴村村民的“全家福”。照片中,村民们围在一起有说有笑,一派祥和的景象。 拍“全家福”是展示幸福大家庭的一种方式,也是弘扬传统文化、凝聚民力民心的一种手段,它在贾汪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目的,也打通了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诸如此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带动乡风民风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时,也在不断推动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走深走实。 除了做好线下实体阵地整合,贾汪区还进一步做大线上融媒体矩阵,建设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种形式,宣传新思想新理论、发布文明实践工作信息,全方位展示贾汪区文明实践走出的新路径、新成效。 理 论 “打竹板,笑开怀,志愿宣讲走上台……你来说,我来讲,党的领导把方向……”在潘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当马庄农民乐团的姑娘们,拿出自编自演的快板节目《牢记四中全会精神》,台下立刻掌声四起。 这是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讲+演+问”理论宣讲村居行活动的其中一场,表演者多是当地村民,他们把思想宣传与乡村文明有机结合,以“宣讲+文艺演出+互动问答”相互穿插的形式,通过故事、快板、琴书、歌曲等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群众欢迎。 长期以来,贾汪区立足农村特色、结合农民实际,创新组织形式,用活泼的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了农村社区、田间地头,既让百姓在欢声笑语中受到熏陶,也让党的理论政策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也正是藉由这一个个品牌项目、一场场活动演出,一粒又一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才终于从贾汪肥沃的文化土壤里破土而出,经历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与人共生共长、浸润心田的一道文化大餐,也成为记录这个时代进步的生动注脚。 “居民、村民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是‘新农村大喇叭’广播时间,这次节目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题节目。”年初,当乡村大喇叭里,传出“百姓名嘴”马庄村老书记孟庆喜的声音时,人们感到既亲切又熟悉。作为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孟庆喜用朴实的方言、接地气的话语,像唠家常一样,把科学防疫的知识通过电波传递给当地群众。 在贾汪,乡村大喇叭广播存在已久,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有着收听方便、传播快、受众广、贴近生活等特点,长期以来都是乡村传达大事小情的重要媒介,特别是马庄的“金马之声”广播,已坚持30余年,在群众中有着深入广泛的影响力,它与“四前一后”等嵌入式、互动式理论宣讲有机结合,让群众在家门口吃着饭、干着活就能听到学到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进群众的心坎。 服 务 如果,你要在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涌动的大潮中,寻找一种最振奋人心、最凝聚力量的底色,那一定是一抹耀眼的“志愿红”。 从充满人情味的群众互助志愿者,到让困难群众处处感受“家”温暖的农村党员志愿者;从激活“增量”、协助共建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到盘活“存量”、“按单配菜”的行政资源志愿者……种类多样的志愿服务力量,已在贾汪遍地开花。 “孩子们,开始静下心来写作业吧,拿不准的题目可以跟老师说。”说这话的,是老矿街道70多岁老党员杨桂华。退休前,她是贾汪区一所小学的数学老师,退休后,她成为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其中一员,每个学习日下午,杨桂华都会赶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免费辅导前来学习的孩子。 在贾汪,有6000多名党员志愿者分布在区、镇、村三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中,他们“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制度”,知道“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为谁干、在哪干”,以一己之力,聚众人之智,不断推动着文明实践进村、入户、见人、走心。 “为了调动优化行政资源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力量,贾汪区经过统筹整合,打通上下,推动120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志愿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贾汪区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徐立海说,除此之外,贾汪区还积极号召党员、乡贤、先进人物、百姓名嘴、热心村民等注册志愿者,打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品牌,整合体制外的社会公益组织、驻徐高校等志愿服务力量,引导志愿者深度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 目前,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已形成了以群众互助服务为主,农村党员志愿力量、社会组织志愿力量、行政资源志愿力量为主体的4支志愿服务队伍,他们以全区1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阵地,通过“互联网+志愿服务”,搭建起志愿服务智慧管理指挥平台,实现了纵向到村、横向到队的志愿服务全覆盖、大联动格局。 机 制 一座城市,因为志愿力量的存在,变得温暖如春。礼遇志愿者,既是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加油”,更是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续航”。贾汪区通过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制定志愿服务礼遇办法和培训制度,对志愿者实施积分制管理,开展星级评定,让志愿者有地位、有荣誉、得实惠。 翻开贾汪区制定的《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礼遇十条》可以看到,如果志愿者达到一定星级标准,不仅可以参与到全区重大活动、春节晚会中,还能享受免费体检、免费公交车、免费区内游、优先就医就学、优先推荐入团入党等,这些丰富的“礼遇大礼包”激发了志愿服务的热情,推动着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像米面油、牙刷牙膏这些生活用品,志愿者通过服务积分在文明实践所就可以换到。”大泉街道副主任姜洁说,这种便捷实惠的礼遇方式,让志愿者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然而,如果想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开展得以保证,除了礼遇之外,健全的保障机制同样必不可少。建立文明实践联络员制度,就是贾汪志愿服务在落实保障机制问题上的特色之举。 每年,贾汪区财政都会拿出600万元资金,为全区134个村和社区配备1名专职文明实践联络员,2名以上专兼职人员,同时,每个镇再配3名专兼职人员,他们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行“AB角”信息公开制,让百姓但凡有需求,都能第一时间联系到人。在此基础上,贾汪区有关部门每年还对相关人员组织专项考核,将服务效果出众的村级联络员,纳入到村级后备干部管理队伍中,让人才在基层留得住。 另外,贾汪区还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开发文明实践工作云平台,设计完善活动管理、志愿者管理、大数据管理、宣传展示等模块功能,便于区中心指挥调度各地各服务队开展工作,实现了“全程信息化、应用一体化、管理平台化”的制度构建。每月,贾汪区通过该平台,集中向全区各文明实践所、站和特色志愿服务队进行积分管理通报,让监督更便捷,考核有抓手,形成了文明实践志愿力量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品 牌 好人遍布城乡,暖风拂过心头。越来越多的好人力量涌现,在共赴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之约的同时,也筑起了一个又一个金灿灿的文明实践“贾汪品牌”。 “大娘,我又来串门啦!”临近午时,大吴街道小吴村党员志愿者李孝春,像往常一样又来到邱金莲的家里。年过九旬的邱金莲因儿子在外打工,常年独居,这几年,邱金莲因为视力下降,独自生活越发困难,老人如何吃饭,成为李孝春心上最牵挂的事。李孝春敲门进屋,从包里为她拿出了一份热乎乎的饭菜,两人边吃饭边唠家常,气氛融洽。 其实,在大吴街道小吴村,党员志愿者李孝春一共包挂了10户群众家庭,邱金莲老人只是其中之一。一人包挂十户,不间断开展“1+10”服务和“1+1”精准帮扶,群众家中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必上门联系,群众家中有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必上门联系,这正是荣获“2019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的贾汪“十必联”群众工作法,它让全区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积极可喜变化,形成了“温暖一人一家,影响一村一片”的良好风尚。 除了“十必联”,马庄经验“十个一”,同样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强有力抓手:每月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开通一个新农村大喇叭、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举办一次“我们的村晚”…… “十个一”让马庄经验更易懂、更易学、更易推广,在全面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时,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变得更强、更实、更有力。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这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一句话,几百年之后的今天,这句话成为一句名言,而其中蕴含的思想和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先进的意识需要前进的脚步支撑,一旦让它深入群众、武装头脑,就能汇聚起磅礴无尽的巨大动能。 摊开世界卷轴,文明绘就人类发展的底色,没有文明的繁荣兴盛,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当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正走在启迪心灵、激发能量、探索前进的道路上时,我们不妨认真思考总结这份沉甸甸的“贾汪经验”,在感受文明进步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建设与文明层次的双提升,传承创新、积极开拓,为更好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更多“徐州样本”,也为谱写更加精彩绚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篇章,贡献更多“徐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