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马庄村党委书记、 民兵营教导员毛飞 |
|
◎文/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通讯员 胡绍武 郭丹 “他们不仅是我们马庄村文明致富的生力军,同时也是马庄村各项活动开展的中坚力量,是骨干,是领头羊。从带领老百姓依托生态旅游发展致富,到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夏收夏种等各类活动,处处都有我们马庄民兵的身影,他们就是我们马庄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党委书记、民兵营教导员毛飞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地说道。 马庄民兵营是一个光荣的群体,有着光荣的历史,在马庄村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没有马庄民兵营过去的付出,就不会有马庄现在美丽和谐富裕的景象,这已成为马庄村上下的共识。 如今,随着时代的前进,尽管马庄民兵营的民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马庄民兵营“八队一兵”(即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队、科学致富的辅导队、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队、社会治安的保卫队、文明新风的传播队、群众文化生活的主力队、环境卫生的示范队、拥军优属的服务队;人人争当优秀民兵)的精神,依然贯穿于马庄发展的各个舞台,继续激励鼓舞着马庄民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敢想敢干、创新创业、奋勇拼搏、勇争一流。 争当人居环境整治主力军 亭台楼榭,黛瓦白墙,绿树红花,柏油路笔直宽阔,金马河碧水弯弯,潘安湖清波荡漾。走进马庄村,宛如走进了一个城市大花园。村内到处是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小景致,让人目不暇接,惊喜连连。 近年来,马庄村抢抓苏北地区农房改善及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契机,对建筑外立面、道路、环村水系、景观设施等进行了综合改造提升。摆放了石磙、磨盘、水缸等老物件,再搭上石榴、枣树、槐树等乡土绿化树木,春天槐花飘香,夏季绿树成荫,秋天榴花似火,冬天竹林婆娑,一年四季美景不断。 马庄村还突出村庄道路、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三大重点任务,完成环村“彩虹路”和主次干道改造工程,通过在文化、田园、生态、水韵、宜居等方面深处着力,让“水韵马庄”成为了留住美丽乡愁的一把“金钥匙”。 马庄村曾因煤而兴,同样因煤而困。上世纪80年代,马庄村经济状况比较落后,民兵营干部就带领群众开办煤矿,开启了乌金富民之路,最多时拥有三座煤矿,最高年收入曾达到1500万元。 2001年贾汪区小煤矿因政策性关停,马庄村开始由地下煤矿转型到地面企业,由此迈出转型发展的第一步。 面对村里底子不足、资金不足、人才不足等困难,马庄民兵营站了出来,依托民兵营一方面抓环境提升、景观绿化,一方面搞好文化建设。 马庄民兵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和引领带动作用,立足村情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美丽马庄”的种子悄悄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一时间,修路、植树等工作成为了当时马庄村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随着2010年潘安湖景区开园,马庄村生态富民的道路走得更加坚定。马庄民兵营对村庄公共区域和卫生死角,常态化开展“净化家园”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全村实现了“四化”,即“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两年,马庄民兵营坚持开展志愿服务,精准帮助无劳动力家庭清扫卫生,推动农户家庭“一宅变三园”(即农户庭院变成花园、果园、菜园)。特别是在2019年,实施真旺村提升改造工程,民兵队伍总是冲在整治一线,不怕脏累苦,历时一年将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变为人人羡慕的美丽宜居村庄。 争当经济转型发展先行军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近两年来,马庄村加快生态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环境美、管理佳、民风淳”的乡村振兴之路。 毛飞说,马庄村经历过两次转型,第一次是由地下煤炭转型为地面企业,第二次是由地面企业转型到生态旅游。 如果说马庄从“煤炭村”向“工业村”转型是少数党员干部全力推动的结果,那么从“工业村”向“旅游村”转型则是来自多数村民的内心渴盼。 “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新时代生态文明的两山理念,在贾汪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马庄村借助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大好优势,开启“生态惠民、旅游富民”之路。马庄民兵营主动出击,积极投身到乡村旅游事业中来,许多民兵开办起了民宿、农家乐,更有一批青年民兵大力发展香包产业。经过不断努力,马庄村乡村旅游效应初步显现。 当前,马庄村以国家3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编排马庄文化大集、马壮壮陌上田园综合体等18个重点项目,围绕“文创、旅游、都市城郊农业”三大产业集中发力。 利用马庄经济合作组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多种形式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实在在地发展好培育好中草药试验田、苗圃种植等文旅农旅产业,拓宽香包产业链条,助力村民增收。 建设农业观光公园,完善观赏步道、景观小品等设施,在农田里“种粮食”的同时“种风景”。同步加快农业旅游观光带建设,打造真旺村旅游综合体,举办更多游客乐意参与的旅游活动,进一步带动马庄村三产发展,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新提升。同时依托旅游蓬勃发展优势,培育民兵致富典型近20人,为民兵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环境,不断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依托生态旅游,依靠马庄民兵这个主力军,我们要把整个村庄打造成一个真真正正的国家3A级景区,把马庄村变成一个生态宜居、特色显著、旅游产品和形态异常丰富的美丽和谐新农村,让老百姓结合生态旅游,真正达到创收致富,把事业和生活彻底融入到生态旅游中来。”毛飞说起马庄的前景,神采飞扬。 争当文化兴村的生力军 马庄曾被誉为“没有暴发户,没有贫困户,家家都是富裕户,靠着集体走上共同富裕小康路”,这归结于马庄村多年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马庄村党委长期注重思想建设,先后成立了民兵学习组、学科技小组,不断提升民兵的素质,保证全村每一个民兵都是先进民兵。 1987年,马庄村两委班子、民兵营带着村里几百名群众,建起了一座年产十万吨煤的中型煤矿。马庄人尝到了煤矿的甜头,群众口袋有钱了,生活过好了,也滋生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只有“两个文明”齐头并进,才能让马庄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 1988年,马庄村首次提出“文化兴村”概念,以本村村民为主,创办了马庄民兵乐团,2002年又成立了民俗文化表演团。民兵营带头开展升旗仪式、周末舞会、元宵灯会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成了党委抓总、民兵带头、群团配合的良好局面。 现在马庄民兵乐团的名气越来越高,实现了“以文养文”,演员们也实现了工资性收入。民兵乐团也积极参与升旗仪式、周末舞会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得村民人人积极向好向善。而马庄民兵也形成了“训时从军、忙时从农、闲时从艺”的良好现象。 如今,到过马庄的人,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村民的良好精神风貌:爱党爱国、乐观进取,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互帮互助、邻里和谐。 在马庄,每个村民都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他们工作时间在潘安湖景区、香包工作室、周边工厂,业余时间参加民兵乐团、民俗表演团的排练和演出。 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马庄村民的修养,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村民们从内心深处流淌出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用村民的话说,农民不应该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还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充实的精神状态。村里文化活动丰富了,让大家感觉很温暖,精神很充实。很多村民对自己“文艺范”的快乐生活颇为自得,有村民说:“别的村子都羡慕我们,说马庄人心特别齐,活得特别有滋味,其实就是长期的文化活动,改变了村民的素养气质。论经济,马庄村在徐州算不上最好,但是文化生活方面,马庄村当仁不让!这种获得感、幸福感是票子买不来的。” 毛飞说,在民兵营的不懈努力下,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马庄村未出现过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无封建迷信活动,无不孝顺老人现象,村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十星级文明户”占到全村的89%,550余人次获得过“优秀民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 记者手记 ■ 在马庄,民兵是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每一个阵地;又是一个光荣的称号,人人争当优秀民兵。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马庄村党委和民兵营负责人始终将凝聚人心作为第一要务,宣传党的各项政策理论;坚持党管武装,使民兵营建设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一流民兵队伍。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马庄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民兵带头加快生态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环境美、管理佳、民风淳”的乡村振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