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点亮教育改革的希望之光 ——“徐州教育学南通”一年回头看

 

◎本报记者 甘晓妹 周婕

对于徐州教育界来说,2016年,与其说是改革之年,不如说是啃“硬骨头”的一年。

这一年,给徐州教育人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和思考。

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教育学南通”的战略部署。如此整建制地举全市之力向基础教育界的排头兵南通发起全面学习的冲锋号,这在全省甚至全国来讲都是“创风气之先”。这既是一个探索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的实验,也是在为未来的徐州教育绘制蓝图。这种尝试是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套、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现成路子可走的情况下展开的,其难度与复杂程度超乎寻常。打这个攻坚战,需要一份敢为人先的勇气,更需要一份赤诚担当的情怀。

这一年,徐州教育人向南通教育的求索步伐迈得坚实而有力。

水虽无华,折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南通”这一役,正是推动徐州教育向着均衡健康方向发展的正能量,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徐州教育改革发展的脉动和温度。

学南通

向教育改革瓶颈精准发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熟悉徐州教育的人都知道,这两年,徐州教育人一直在探索和追寻的路上前行。从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讲计划”到“全面学南通”,徐州教育人在教改之路的寻求和探索中不断“深耕细作”。

然而,伴随着每一次尝试和变革而来的不仅仅只有掌声。

随着“学讲计划”的深入开展,徐州基础教育改革逐步向深水区迈进,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也渐渐浮出水面,来自于各个层面的交锋论争和碰撞,犹如一道道杂音,不断质疑着徐州教育的发展定位和改革走向。

徐州的特色教育之路究竟该怎样走?“学讲计划”该如何继续推进?徐州的素质教育水平和高考升学率如何与教育发达地区比肩?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教育人面前。

教育关联着千家万户,是最根本的民生工程,教育人的难题也自然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2016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适时作出了“基础教育学南通”的战略部署,提出利用五年时间,通过构建区域结对、校际合作、专家联盟等机制,实现“通徐”两地在教育管理、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交流互通,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实现徐州教育升学水平、素质水平双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徐州教育,打造苏北教育高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徐州市“教育学南通”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4月14日,市委书记张国华亲自率领党政代表团赴南通考察学习,两地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徐州教育全面向南通学习的新纪元。

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由政府出面牵线搭桥向教育高地多方取经,这不仅为深陷瓶颈的徐州教育改革提供了破题之举,更为徐州教育的高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搭平台

“通徐”两地开启全方位交流

“教育学南通”,倾注着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教育的赤诚情怀。号角一经吹响,我市各级教育部门便积极行动起来,各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了“学南通”的具体工作方案,并由政府分管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率队赴南通对口县区考察学习,协商合作事宜。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均与南通的县(市)区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各级教育部门赴南通考察共计55批次近3000人次,形成了县对县、局对局、校对校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

借助这一平台,徐州、南通两地的教师们展开了一场场教学对话。教育部门先后邀请了30多位南通教育专家来徐传经送宝,全市召开规模隆重的南通教育经验报告会共计17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庾南老师两次莅临徐州,用自己的从教经历为广大徐州教师阐释了“道德崇高、学术纯粹”的南通教师精神的真谛。

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感受领悟南通教育精髓行之有效的方法。自“学南通”计划全面启动以来,我市教育部门围绕“学南通、促学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先后举办“同课异构”、备考讲座、专题沙龙、校长论坛等教研活动30多次,参加的校干教师达到了4000余人。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我市中小学与南通对口学校还广泛开展了“远程网络研训”活动,徐州和南通两地的同学科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同步备课和研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丰富的教研活动,让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学名师、学教法、学管理”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借“学南通”之机,我市积极探索提高高考升学率的有效途径,联合南通教育部门成立了“高考研究中心”,设立了“徐州教学质量研究和监测机构”,聘请南通专家来徐任职,共同为徐州高考“把脉问诊”。力图通过多方位的、深入的交流合作,借助这一联盟平台,合力备战高考,促使徐州的高考升学率再上新台阶。

一次次的考察体验,一次次的交流切磋,在不断的借鉴吸收中,徐州教育人的视野开阔了,思路打通了。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不仅对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为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蹚出了一条“弯道超车”的捷径。

跟着练

“实战演练”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学南通,关键的落脚点还是要放在“人”这个第一要素上。

作为“教育之乡”,南通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和发展生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南通人积极探索,不断磨砺,收获丰硕成果,众多教育流派生根发芽、各放异彩,造就了南通教育百花齐放、高位发展的态势。面对这样一方教育圣地,如果只是一味地艳羡徘徊,那就游离了教育的初衷,而明智之举当是走进她、感受她、体悟她。

2016年8月底,我市全面启动了教师赴南通交流活动,首批266名中小学优秀教师和校干不远千里来到了黄海之滨,开启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跟岗学习生活。

实地跟岗研修,为广大的教师校干提供了一次参与学习、更新提高的机会。他们在南通名校提供的各类平台中努力实践:翻转课堂中有他们勤勉的探索,家长微课程中有他们筹划的汗水,班主任论坛中有他们精彩的发言,同事分享中有他们智慧的共享,文娱活动中有他们的身影……

对于这些优秀青年教师而言,能有幸交流到名校,耳濡目染名校教师的执教理念,亲身体验名师们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次自我成长提升的良机。从学习成果的反馈来看,在为期不长的交流时间内,跟岗学习的老师们不仅近距离感受了南通教育品牌的魅力,通过研究最真实的教育现场,不仅提升了教学水平,还汲取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这些“影子教师”学成归来后必将成为传播南通教育精髓的“种子”,传递南通先进的教育经验、弘扬可贵的南通教育精神,这样的“无缝对接”也将成为加快徐州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

结对子

南通教育在徐州播下“种子”

与名校“联姻”、与名师“牵手”,这是我市“学南通”的又一有力举措。目前,我市与南通对口县(市)区的130多所学校结成了对子,另有12所中小学被授予“李吉林教育思想实验学校”“李庾南教育思想实验学校”,开发区高级中学与江苏省启东中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在这一合作共建平台下,不仅徐州的老师有机会走进南通的名校,耳濡目染各具特色的校园环境,体验南通学子与名师的课堂互动,零距离接触南通教育界的专家,在坦诚的互动交流中分享了两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与教改成果,徐州的学子们也有机会进入南通的名校,直接接受名师的指导,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助力。

于徐州而言,“学南通促提升”既是一次学习借鉴、寻求突破的探索,也是一次自我审视和反思的过程。在“学南通”的征程中,徐州教育人没有花里胡哨的架子,没有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没有走过场的得过且过;有的是办好教育的共同愿景,对学科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对教育规律的真切体认……南通教育品牌的优良基因正在一步步影响并植入进徐州教育人的心坎儿上。

“风正时济,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在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看来,推动教育公平、力促均衡是教育改革永恒的主题,破冰之后的教育改革将迈入更为艰难的攻坚期,苏北教育高地的崛起之路更是任重道远。但教育是一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事业,辛勤的付出终会换来丰硕的回报,徐州教育人将拿出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决心,在教育改革这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征途上不断奋进!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1-05/38111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