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眸过去5年 转型发展 硕果累累 精彩连连 ◎文/徐州日报记者 郑薇 图/徐州日报记者 孙井贤 5年来,贾汪区积极抢抓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等政策机遇,倾力应对困难挑战,收获了转型发展的可喜巨变,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70亿元增加到280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创造了贾汪发展史上又一个“黄金期”,谱写了百年煤城涅槃重生的精彩篇章。 惠民措施扎实有效,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比5年前大幅提升,创新“社会主义大家庭”精准帮扶模式,27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新八有”,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脱贫率走在全市前列。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实现新增被征地农民全部刚性纳保,新农合参合率保持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公共事业不断进步,教育事业投入不断增加,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80所,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6家,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显著提升。区文化馆晋级国家一级文化馆,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城建工程快速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实施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建设速度均创历史新高。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商品房开发同步推进,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9.5平方公里,奠定了贾汪城市未来发展格局。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创成国家卫生城市、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预期目标,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日益完善,高端商贸、连锁酒店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涌入,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49.9%提高到56%。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塔山运河大桥、大吴运河大桥、徐贾快速通道、252省道北延等工程建成使用,融入主城区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域旅游再创佳绩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潘安湖风景区二期、锦凤溪、凤凰泉、督公湖扩容等工程相继建成,人民公园改造、城北防护林建设、荒山绿化和高铁沿线绿化等增绿补绿工程成效明显,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2%,森林覆盖率达到31.8%,跻身全市前列,全面打响了“山水贾汪”品牌。深入开展环境治理六大行动计划,城区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持续保持秸秆露天“零焚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5年稳定在85%以上;在全市率先建成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实现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全覆盖,居民生活环境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生态建设成果显著,5年来先后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制镇全部创成国家级生态镇,彻底颠覆了外界对贾汪“一城煤灰半城土”的传统印象,形成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新格局。生态旅游成为最大亮点,建成国家4A级景区4个、国家3A级景区1个,月亮湖乡村田园大世界、“墨上集”民俗文化园开园迎客,成功举办2016江苏乡村旅游节,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荣获中国休闲小城、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等称号。在2016年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李强对贾汪生态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平台建设日趋加强,产业发展效益凸显 以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为主轴,多点支撑、错位发展的板块格局日趋成熟。徐州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同步提升,启动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实施园区扩容工程,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提供了更大空间。双楼物流园区入围全市“十大开放平台”,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国家4部委验收并实现封关运行,贾汪物流发展迈进“通江达海”的新时代。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建设纳入徐州市级发展战略,星光科技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景区发展开辟新路子。贾汪第一工业园区和贾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蓄巨大发展势能。工业实现由粗放向集约发展转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显著提升,徐工“四轮一带”、中电投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初步形成能源热力、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冶金煤化工等主导产业。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良好,服务业实现由单一向多元发展转变,商贸流通快速提升,新兴电商平台初见规模,鹿庄社区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农业实现由规模向高效发展转变,创成省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入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展望未来5年 跨越发展 机遇叠加 前景广阔 今后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贾汪发展面临着难得的重大机遇:国家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及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和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市委、市政府将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上升为市级战略,对潘安生态科技新城和大吴临港新城建设给予肯定及支持。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5年,贾汪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强区,生态立区、旅游富民”战略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两聚一高”和发挥“三个作用”为统领,聚力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补齐民生短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贾汪。 今后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目标是:与市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贾汪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综合实力更强,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经济总量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均量走在苏北前列;发展质量更优,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6.5:49.4:44.1,工业发展迈进“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千亿时代”、物流业发展迈进“通江达海时代”、旅游业发展迈进“全域旅游时代”,高效设施农业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城乡变化更大,“一主两副”城市格局初具规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基础设施均衡化、美丽乡村特色化、公共服务普惠化进程明显加快,主动接轨全面融入主城区步伐明显加速;生态环境更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贾汪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人民生活更幸福,全面完成新一轮脱贫任务,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760元和22110元,“七个更”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贾汪区将锐意进取、砥砺前行,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突出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整合力量加速推进重大项目。牢牢牵住项目发展的“牛鼻子”,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入、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精准性、实效性。进一步强化领导包挂、专人跟踪服务、全程代办等制度,全力推动金海科技产业园、大唐燃机热电联产、华星环形链条钢等项目尽快开工,星光科技产业园、福久PC板、戴卡斯町铝材压铸件等项目加快施工。 整合资源全力招引重大项目。坚持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以更大力度、更严要求、更高标准,确保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项目”的思路,对冶金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家居家具等产业进行深入研究,构建招商项目信息库。强化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招商和专业化招商、精准化招商,力争今年落地一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有效依托各类平台载体进行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重构招商队伍,选择培养懂产业、懂政策、懂法律的人才充实到招商一线,打造一支专业化“铁军”。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 整合要素有力保障重大项目。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严格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切实为企业减负;严厉打击非法产能和违法违规生产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和砖瓦企业整治行动,加速释放生产要素。加强新增用地区级统筹,提高用地门槛和投资强度,优先保障大项目好项目。加强现代金融业态培育,积极引进金融、保险、证券机构来贾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 加快产业升级,奋力增创转型发展新优势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贾汪行动计划,扩大总量、优化存量、培植增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推动宝丰特钢、金彭车业等传统制造企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发展,实现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双提升”。积极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优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成长型产业,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家居家具和装配式住宅结构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层次。鼓励支持博丰钢铁、成钢集团、海通特钢等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 做实做优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双楼物流园区和大专院校为载体,加速发展物流、贸易、仓储、初加工、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相关产业,带动全区物流业规模壮大、质态提升。大力发展旅游业,主动对接国内有实力、大品牌的市场主体,打造更有特色、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培育休闲体育特色品牌,立足“一山一湖”资源禀赋,重点发展滑雪漂流、户外攀岩、滑翔伞、航空汽摩、运动船艇等休闲运动项目,实现“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强化宣传推介营销,进一步深化与携程网、途牛网、景域旅游集团等主流旅游中介平台营销合作,让更多的人来贾汪。大力发展传统商贸业,完成中国(贾汪)松木家具城一期主体工程,亚太广场、银河财富广场、欧蓓莎商城等年内实现运营。 做精做特现代农业。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改革任务,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5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新扩(改)设施农业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农田2.2万亩,疏浚河道26公里,粮食收种机械化率、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8%、87%以上。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推进慧嘉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确保鸿龙蒜业二期、坤元食品二期投产达效。 强化创新引领,致力增强内涵发展新动力 强化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富集创新资源,聚焦创新能力提升,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制定个性化培育方案,力争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5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培育高新技术产品1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3 %以上。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新增专利授权650件以上。 强化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推进翡翠岛科技创新园、科技产业园、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园建设,加快形成孵化、加速、产业化及技术、金融、生产性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贾汪科创网、贾汪区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建校企联盟30家、技术转移中心3家。创成知识产权强省区域示范单位,徐州工业园区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强化创新人才引进。坚持“人才强区”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构建体制健全、政策配套、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人才服务体系,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0名,新增国家千人计划3名、省市“双创人才”10名以上,加快形成“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催生产业”的链式效应。 提升平台能级,强力打造跨越发展新引擎 徐州工业园区加快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及功能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完善路网建设和功能配套;突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导向,积极引进先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企业,全面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 双楼物流园区建成国家综合保税区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坚持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强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临港新城建设和港口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年内确保临港大道、经港大道、中海油成品油库一期、大宗商品展示中心等项目竣工使用。推动港口产业快速集聚,积极引进物流、贸易、仓储、电子商务和进出口加工型企业。不断深化与中远海运集运等企业战略合作,运营好班轮航线,力争港口年吞吐量突破2万标箱。加快港区封闭监管,推动海关、国检进驻,建成国家综合保税区和国家内河二类口岸。 潘安湖片区全力打造市级科教创新区。这是徐州市级发展战略层面的重点工程,也是贾汪主动接轨全面融入主城区的重要支撑。加快启动高水平、高起点规划编制,加快推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迁建,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区域生态环境打造。大力吸引高等院校、研究生院、科研机构、商贸旅游、健康休闲等项目落户科教创新区,着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学城融合、智慧生态的综合型科教创新区。 推动其他板块提档升级。贾汪第一工业园区深入推进转型大道西延等路网建设,加快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园、纺织产业园、电商产业园、低碳经济示范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新格局,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贾汪工业园区加快实施地表水厂、引水入园工程,建成引龙变电站,规划建设不锈钢产业园,为园区产业发展拓展更大空间。城市经济片区围绕商贸物流、休闲娱乐、精品消费、 “四新”经济做文章,不断提升城市商贸活力。东部农业片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持续推进以农谷大道为主轴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圆满完成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试点任务,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整区域推进示范区。 加强城乡建设,全力开创统筹发展新局面 坚持规划高点引领。加快实现空间规划管理“一张图”,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等“多规融合”。高标准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实施潘安生态科技新城、大吴临港新城片区规划编制,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等方面与城区全面融合。 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坚持量力而行、民生优先、突出重点的原则,大力实施年度投资67.3亿元、40项城建重点工程。围绕改善居住环境,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48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30.7万平方米,完成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有序实施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工程,新(改)建供水管网261.4公里,年内实现生活饮用水与市区同源同质;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加快实施徐州路北延等道路工程,加快推进外环公路东南环(贾汪段)建设。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在旅游、医疗、教育、交通、城管、养老、政务等方面推进并网融合,切实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城镇特色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着力打造大吴临港新城、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大泉休闲体育特色小镇、紫庄休闲观光农业特色镇、汴塘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区、塔山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耿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推进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启动实施茶棚运河大桥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东部群众出行条件。 注重生态保护,努力提升绿色发展新水平 强化铁腕治污。深入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坚决打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攻坚战,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市交办环境问题的整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防过剩产能和环保整改问题死灰复燃。强化环保联合执法,强势推进化工、炼钢、砖厂、水泥、玻璃等行业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筑牢生态屏障。着力加强生态修复,扎实推进废弃露采矿山整治,积极开展绿化造林,突出抓好城乡道路、河道两侧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新增造林3000亩。全面提升生态空间管控保护水平,积极参与江淮生态走廊、苏中苏北地区生态保护网建设,加快创建省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区,建成江苏省生态保护引领区,确保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 抓好综合整治。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扎实推进东兴能源、龙山制焦、强盛煤气、腾达焦化等企业环保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确保达标排放。强化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等污染治理,切实做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巩固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严格落实“河长制”,积极创建“水美乡村”,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建污水管网12.7公里,确保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着力抓好土壤污染治理,积极防治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污染,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建成粪污收集、处理利用设施。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美丽乡村、新型社区创建,打造更加优美的人居环境。 聚焦富民惠民,竭力谋求民生发展新福祉 拓宽增收渠道,提升群众富裕度。完善创业创新载体,启动建设返乡农民创业园,支持青山泉镇创建全市电子商务示范镇、塔山镇打造区域性农产品电商物流中心。强化旅游产品开发,推动众创空间产业园、青年梦工厂分别建成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扶持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等创办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完成技能培训1200人,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打好脱贫攻坚战,完成0.9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6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 加大公共投入,提升群众满意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新建教学楼4.4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优质幼儿园4所、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15所,完成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任务,进一步改善老年大学办学条件。深入开展“健康贾汪”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实施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家、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1家、省级示范村卫生室10个。继续实行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对外开放,完善城乡基层“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健全保障体系,提升群众幸福感。重点推进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确保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20元。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平安贾汪”、“法治贾汪”建设,创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方式。高度重视防范化解社会风险,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结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来时路,成就辉煌、勇气倍增;开启新往程,蓝图宏伟,未来可期。相信,贾汪将继续坚定转型跨越的目标追求、葆有开拓创新的改革锐气、坚守务实担当的奋发精神,团结奋进,戮力同心,紧紧围绕“两聚一高”,充分发挥“三个作用”,聚力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补齐民生短板,建设新贾汪、开创新局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创实绩、走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