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 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开栏的话
进入新时期,我市高度重视棚改工作。通过10年的不懈努力,此项工作促进了我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华美蜕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然而,仍存在部分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久拖不决的难题,不仅增加了城市建设的成本,还严重影响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11月10日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棚改扫尾攻坚工作作为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突破口来抓,棚改扫尾“清零”工作全面步入快车道。自今日起,本报推出“棚改攻坚快报”专栏,深入市区拆迁扫尾工地现场进行问题剖析,树立先进,曝光负面形象(典型)。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网民朋友参与讨论,共同监督。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樊海涛
“居者有其屋”是群众最基本的幸福追求。近年来,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棚户区改造取得显著成效,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已让近50万棚户区居民彻底告别了“蜗居”,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棚改路子。我市棚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也有不少项目留下了“尾巴”,直接阻碍了城建重点工程的实施,影响着民生承诺的及时兑现,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目前,全市正依照市政府制订的《市区棚户区改造拆迁扫尾工作方案》,全面推进遗留项目“清零”,加快完成棚改拆迁扫尾工作。
近年来,徐州坚持生态立市理念,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和棚户区实际情况,坚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的原则,大力开展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市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仇玲柱介绍,截至目前,市区累计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5314万平方米,近50万居民实现了出棚入楼、安居乐业,彻底解决了吃水难、如厕难、进出难等诸多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虽然我市棚户区改造总体进展顺利,但也有不少项目留下了“尾巴”,仅市区就有58个遗留项目,共涉及1200余户、75万余平方米。
棚户区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发展工程,对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大大改善了城市形象和品质,同时也有力提升了城市综合功能,改善了民生条件。当前,徐州进入了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期、加速期,将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持续改善民生。但由于部分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久拖不决,直接阻碍了地铁线路等城建重点工程的实施,严重影响了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棚户区改造是我市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此项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大片棚户区脏乱差的问题,为徐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荣膺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市还有20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实现2020年基本完成户区改造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改善人居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市要尽快破解遗留项目扫尾难题,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已让近50万棚户区居民彻底“出棚上楼”,住进了整洁有序的现代化住宅区,这项工作也因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这也是近年来我市棚户区改造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但近期由于少数拆迁户不理解不支持,这些棚户区改造遗留项目难以扫尾,涉拆群众无法安置,直接造成众多拆迁群众长期在外过渡。此种情形,也让其他涉及拆迁的群众心存顾虑,对新项目推进形成阻滞。
自11月10日全市棚户区改造拆迁扫尾推进会召开以来,各区均成立了由党政负责人任总指挥的扫尾攻坚指挥部,统筹协调推进拆迁扫尾工作;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实行包干负责,包挂到户、责任到人,倒排时间节点,保证拆迁扫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据统计,一个多月以来,全市共有10余个扫尾项目完成房屋拆除任务,但有的区进展较快,有的进展缓慢,拆迁扫尾进度不平衡。
“拆迁扫尾,就是为了不让极少数拆迁户损害绝大多数拥护棚改居民的利益、影响绝大多数群众的安居乐业。对此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全力以赴推进。”市长庄兆林在全市棚户区改造拆迁扫尾推进会上表示,拆迁政策性强,要做好群众工作,带着真心真情,合理合法处理群众诉求,让被拆迁群众消除隔阂、主动配合,做到阳光操作,确保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同时,相关部门要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查严打在拆迁过程中强行阻工、煽动闹事的黑恶势力;加强宣传力度,避免群众上当受骗,确保棚改项目“拆得了、拆得好、拆得稳”,为推进徐州高质量发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