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徐州两级法院“人海战术”找老赖
图为徐州法院集中执行行动现场。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文/图
“我们已经抵达被执行人住所地,首战告捷,人被顺利带走!”凌晨4时47分,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将现场执行图片发至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徐州执行”微信群。没过几分钟,新沂市人民法院的现场集中执行信息也连图带文传到群里:“被执行人家里有3名未成年子女,出于人性化执行考虑,征得申请执行人认可后,未将人带离,被执行人表示近期筹钱履行。”
当天参与集中执行行动的徐州9家基层法院共出动警力101人,涉及案件51件,5个多小时内,执行人员不断向两级法院主要领导加入的“徐州执行”微信群发送着现场照片。“集中执行常态化必将改善徐州的执法环境,我们一起共勉,一起坚持”,徐州中院执行局局长刘慎辉通过手机,关注着各个基层法院执行局上传的执行动态,并不时给一线执行法官鼓劲、打气。
多种手段缓解执行难
随着司法案件数量持续增加,因各种因素不得不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有增无减,徐州两级法院2014年新收案件45705件,其中有不少恶意逃避执行、恶意转移财产等抗拒执行案件。
为优化执行工作平台,徐州中院建立执行指挥中心,与公安机关、金融机构建立执行查扣绿色通道,加大失信惩戒,通过限制高消费、公布“黑名单”、追究拒不执行判决罪等措施,有效压降案件数,但却无法从整体上改变执行案件越积越多的状况。
徐州中院执行局调查发现,涉民生案件成为执行案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其中涉农民工工资、民间借贷案件、劳动争议案件的实际执结率都在20%以下低位徘徊。
“信息技术进步却难以在老赖面前发挥出社会各界所期盼的效应”,徐州中院执行局副局长王朝阳说,真正靠信息手段查到存款、房屋、车辆等可供执行财产的比例仅为11%,意味着89%的案件依然要依靠传统手段找人、找财产,再采取强制执行交付财产或拍卖变现。
刘慎辉分析认为,普通执行人员单个人外出查询藏匿、转移的财产,确实是存在较多现实难度,如有些个人将财产转移到亲戚朋友家里或直接挂在别人名下,有些被执行人与法院日复一日玩“躲猫猫”,还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与被执行人一起阻挠围攻执行法官,实则是对法律权威的轻视。而大多数被执行企业则难以找到负责人,即便找到了,也不愿意配合法官执行。
多机制完善执行模式
基于执行难中暴露的诸多人为因素,存在较多共性关系,徐州中院执行局狠抓规范执行机制,仅今年以来就召开全市执行现场会4次,对基层法院执行局财产保全、强制措施运用、集中执行工作和执行案件管理进行统一规范;先后制定《关于集中执行常态化实施意见》等12个规范性文件,强力推行执法记录仪使用,对于不遵守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的单位及个人,发现一次通报批评,两次实行问责。
徐州中院重拾“冷兵器时代”人海战术,运用新媒体思维,有效整合两级法院执行信息,将原本一年采取数次或数十次的集中执行机制,升级为在中院统一指挥下的常态化集中执行,有效提升了执行人员凝聚力和执行力,形成各基层法院执行工作“你追我赶”看成效的良好态势。
仅今年1月至8月,徐州法院就采取集中执行行动1175次,是2014年的6.12倍,累计出动警力13071人次,司法拘留被执行人1424人,现场达成执行和解案件数1303件,现场执行完毕案件数件1409,现场执行到位案款近4亿元。通过集中执行现场执结案件数占前8个月全部执结案件数的18.4%,徐州法院案件实际执结率提升5.55%,执行信访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70%,执行工作得到更多当事人的理解和社会公众的认可。
徐州中院特别注重强化执行裁决处工作职能,尤其是对日常接访、上级转办交办督办案件中反映出来的符合条件没有进入裁决程序的案件进行复查,确保当事人权利救济渠道畅通及时梳理执行裁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起草执行查控、处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50个问题并下发征求意见,对执行程序易出问题的环节和措施“点对点”规范指导。通过异议、复议案件的审查,对不规范和违法执行行为进行点评,进一步规范执行实施行为,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本报徐州(江苏)9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