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刘安军 倒在抗洪一线的年轻“老兵”

 

在最艰险时期,他连续11天抢险救灾

刘安军 倒在抗洪一线的年轻“老兵”(抗洪一线的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朱思雄 叶 琦

刘安军生前和妻子义务献血。(资料照片)

7月16日上午,安徽和县,人们为在抗洪中英勇献身的安徽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三团三营预备役战士刘安军举行简短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中共和县县委追认刘安军为“优秀共产党员”。抗洪抢险最艰难时期,刘安军连续11天奋战在一线。7月13日,过度疲劳的他因心源性猝死而牺牲。

连夜兼程转战救险

1983年出生的刘安军,2003年入伍,2015年12月退伍,今年4月编入安徽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三团三营炮兵连二排四班,成为一名预备役战士。

6月下旬以来,巢湖流域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7月1日,巢湖市夏阁镇小朱村堤圩出现塌方险情,正在参加预备役训练的刘安军,被编入由65名预任官兵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当晚11时55分,突击队冒雨赶赴夏阁镇抢救险堤。

西埠镇武装部副部长任俊涛回忆,“当晚下着瓢泼大雨,由于埂堤狭窄,临近堤坝道路阻断,运送物资的车辆开不进去,只得由官兵卸下车上的抗洪物资,紧急向坝上搬运。”

起初,刘安军和其他三个战士一道抬编织袋,没走两步,刘安军说:“几个人不好抬,还是我一个人来扛。”于是他抢先扛起100多斤重的一捆编织袋就往前跑。一路上,淤泥湿滑易陷,浑身上下湿透的他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艰难前行……当晚,刘安军所在的突击队一直工作到次日4时50分,共运沙土石46余立方米,加固了堤坝,封堵了管涌。脱下衣服,刘安军的双肩磨出了一道道血痕。“每次他总比别人多扛一点、多跑几趟,但从不叫苦叫累。”刘安军的队友李宗斌回忆和他一道扛袋子的情景时说。

7月5日11时,突击队接到和县功桥镇功桥河东圩抢修两处埂堤塌方的任务。刘安军与队友一起加固堤坝,用沙袋垒完自己负责的30米埂堤加固任务后,他又帮助身边的队友运送沙袋,一直干到晚上8时。7月6日12时,巢湖市西坝口水位上涨,堤坝告急。突击队风雨兼程20公里赶到堤圩险段,又干了近10个小时。一连七天,刘安军和战友们连夜转战三个乡镇的堤圩,星夜兼程,排除险情5处,搬运土石550多立方米,构筑子堤350多米,抢修塌方堤坝200多米。

7日,巢湖流域险情得到控制,突击队撤回营地休整。刘安军被省军区预备役步兵师第三团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称号。“刘安军能吃苦,战斗力非常强!”任俊涛评价。

回家探亲主动巡堤

刘安军出生在马鞍山市和县西埠镇盛家口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兵12年,一心扑在部队上,总共回家探亲不到10次。

7月8日,回到家中的刘安军,在得知家乡汪家圩堤出现长达百米的漫堤险情时,找到村党总支书记主动要求参加救险;村里决定从全村122名党员中挑选15名组成党员抢险突击队时,他第一个报了名。当日13时,没有半刻休整的刘安军与村民、突击队员一起奋战,加固堤坝,一直到17时,筑起一道百米长、半米高的防洪子堤,保住了盛家口村的村民安全。完成突击抢险任务后,刘安军又主动请缨参加村里对得胜河长达8.9公里的河埂进行加固、清杂、巡堤查险工作。白天包段巡护2公里大堤,夜晚轮班巡查8.9公里大堤,刘安军每天总是提前上堤换班。情况紧急时,刘安军和其他巡堤人一样,人不离堤,在大堤上吃着“百家饭”。

12日,刘安军像往常一样,开始查险工作。他负责给80余名割草民工送水,每桶水30多斤,一人先后扛了5桶水,步行累计近20公里。当天的气温高达35摄氏度,他一直等参与清杂人员全部退出堤埂后自己才离开。中午,刘安军感觉自己身体不适,表叔齐业富劝他回家休息。他摇摇头说:“没事,我将这段堤查完再回去。”晚上11点,刘安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顾不上洗澡,怕影响熟睡的家人,一头倒在沙发上睡去。13日凌晨,当120急救医生赶到刘安军家中时,年仅33岁的刘安军心脏已停止跳动。

“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每天安军从大堤回家后,我都要把他弄脏的迷彩服洗好叠好,放在窗台上等他换穿,怎么也没想到,我洗好的迷彩服,儿子再也穿不上了……”刘安军的母亲赵贤玉老泪纵横。

爱人辞世,妻子张凤悲痛欲绝,“每天晚上安军回来,我都要把洗澡水调好,早晨把他的牙膏挤好。现在,再也等不到安军回来了。”

抗洪抢险的日子里,刘安军和妻子靠手机互传思念,互报平安。

“这是他的献血证。”张凤从袋里拿出一个小红本,上面记录着丈夫刘安军每次献血的时间和血量,从2004年开始,刘安军已献血2500毫升,“他是个党员,是好样的。”

“他时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总是冲在最前面,哪里有事,就去哪里!”刘安军生前同事、西埠镇干部王小波回忆,去年大年三十,刘安军作为镇民兵应急分队队员留守镇里值班,得知盛善路大孤山下突起森林大火,便和30多名镇民兵应急分队队员赶赴现场灭火。

“他冲在最前面。”王小波介绍,当时,山上荆棘丛生,刘安军手持灭火器俯下身趴着过去灭火。“火势四起,他的迷彩服被燃烧的树木迸发的火星和荆棘弄破,衣服、脸上和鼻孔里满是烟灰,脚下的胶鞋都发出阵阵被火烤的糊焦味,他都全然不顾,奋战四个小时,才结束战斗。”

“刘安军是军人的骄傲,12年的军旅生涯和磨砺已深深融入他的血液中。他的战斗精神,值得所有官兵学习。”安徽省军区政委戴勇说。

《人民日报》(2016年7月25日 4版)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6-07-25/36584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