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新增取消下放审批事项133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12月1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联组审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委员、代表们认为,从数字上看,江苏省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不算少,但实际取消的还不够彻底。大家的发言不留情面,指出审批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的问题依然存在,并归纳存在的四大问题。
问题1
审批时间长,新药未上市就变旧药
11月上旬,省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镇江一家药企反映,一款新品上报审批比深圳同行早几个月,但审批过程中收费项目多、标准高,等到同行企业投产了,他们的审批手续还没办下来,结果新药变旧药。
省人大代表钟慧娟说,一个创新药受到专利保护的时间不到10年,有的还没上市,专利就接近到期。“从2009年第一批国家医保目录确定以来,一直未更新。因为全国医保目录调整没有放开,近7年上市的新品种只能通过个别省市的单独谈判,获得地方性医保支付支持、在局部地区临床应用,制约了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的能力。”
问题2
审批名目繁多 跑下来要大半年
审批项目多,在工程建设审批方面尤为突出。像报建一个厂房,需要经过从规划、国土、环境、消防、地质、水文、气象、文物、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环节的评估和审图,才能获得施工许可,不少环节互为前置,企业无所适从。南京一家企业反映,一圈跑下来要大半年。
省人大代表龚育才表示,由于各职能审批部门法律法规不统一,工程审批繁琐。土地拍卖后,按照规定,用地红线内的绿化产权归开发商所有,但后期仍需办绿化移植手续,收取高额移植费用,增加开发成本。
问题3
“红顶中介”清理规范不理想
全省公布了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清单,整治“红顶中介”。在调研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外事委主任滕勇发现,“红顶中介”的清理整治并不理想。“一些地方前置性评估项目并未有实质性减少,企业在办理审批前要先到‘红顶中介’去做评估、鉴定、检验、出具意见书,延滞了审批时间。”
他举例说,目前建设项目涉及的评估、认定等环节就有23个,有些评估报告书多达几百页,但大多是模板化的内容,实质内容只有几页,而收费动辄几十万元,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涉及约17个部门,光是盖章就有30多枚。“这种‘暗度陈仓’式的简政放权,将权力从政府‘左口袋’移到‘右口袋’,截留改革红利,扰乱市场秩序。”
问题4
权力下放了,后续监管没跟上
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董启彬说,有的地方把审批事项一放了之,后续监管措施没跟上。中央要求在2017年底把园林和市政等部门划入城管部门,但全省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他指出,有的地方反映审批权限大量还在省里,并没有做到同步下放。
权力下放后,一些基层机构行政和事业编制较少,完成下放的行政处罚权压力大。董启彬说,有的拼盘式把执法人员统在一起,身份不一、待遇差别较大,人事管理还没有跟上。
支招
1.落实行业协会“去行政化”
如何处置“红顶中介”?滕勇建议,落实行业协会应“去行政化”。从省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涉审中介机构在人财物等方面与行政机关彻底脱钩的保障政策,扭转基层摸索前行的尴尬局面。切断中介机构与审批部门间的利益输送,严禁指定中介机构。
2.建议设立联合审批办公室
龚育才建议,可以考虑设立联合审批办公室,由住房建设部门牵头,联合发改、规划、国土、城管、消防、水电气及公安等部门共同审批,遇到问题统一协调,尽量做到一站式服务,减少建设单位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及协调。实现各审批部门之间实时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项凤华 徐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