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代玲玲 李铁 周艳 董卿
奋进新时代,实现新发展,是量的突破,更是质的提升。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实体经济根基越来越牢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内生活力不断增强……山东正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山东的生动实践。
令人欣喜的是,6月即将召开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将为山东更大力度的改革、更高层次的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当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一路乘风破浪,驶入新时代的主航道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战略论断和发展指引。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从速度转向质量,从做大“量”到追求“质”,这不仅意味着增长速度的换挡,更意味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2月22日上午,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会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动员全省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力量,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迅速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吹响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也点燃了山东人奋发向上的新希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新时代山东工作的总要求,为山东发展指明了方向。
牢牢把握这一总要求,必须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在全省各地、各行业全面展开——
清旧,减少无效供给。我省紧紧咬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序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去年粗钢、生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低端无效产能逐步退出市场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全省煤炭、轮胎、平板玻璃等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工业有效供给不断增多,工业产品价格恢复增长。
提升,重振山东家底。山东是工业大省,煤矿、陶瓷、钢铁等行业在资源紧张、环保压力大的形势下亟待转型,各地纷纷采取行动。通过“去产能”,以建陶业著称的淄博关停167家企业的253条生产线,将产业布局集中至2个区,增强集聚效应,同时对37家企业、63条生产线提升改造。通过提层次,淄博建陶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燃煤消耗和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大大减少。
立新,培育发展动能。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我省各地纷纷打出优势牌、特色牌。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山东确定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国家批复认定的“中国软件名城”,济南构建起以高新区为依托,以齐鲁软件园为轴心,以长清创新谷等特色园区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潍坊培育了高效内燃机、8挡变速箱、高端工程机械等一批主导产品,将打造国际动力城,建设世界知名动力装备产业集群。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我省将海洋经济纳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今年5月1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和“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省上下强化海洋意识,树立世界眼光,坚持陆海统筹,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蹄疾步稳、有序推进。2017年新产业新技术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0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000家。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6728.6亿元,增长14.1%,比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快慢高低之间,见证经济结构的质量变革。
打好三大攻坚战
跨越高质量发展的关口
推进高质量发展,山东取得了新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这其中既有长期积累的老问题,也有发展中遭遇的新挑战。重中之重,就是如何以担当之责、严实之态、精准之策和有效之举打好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保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
攻坚战意味着要过“深水区”、啃“硬骨头”。当前,全省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干部群众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向最难处攻坚、在最痛处发力,滚石上山、爬坡过坎。
“黄河滩”“沂蒙山”“老病残”,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遵循“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省委省政府聚集更多资源要素,精准施策,实施滩区迁建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强因地制宜产业扶贫,打响一场又一场战役,攻下一个又一个堡垒。83.2万贫困人口在2017年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0.3%以下。今年,17.2万贫困人口也将基本脱贫,届时我省将基本完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调度,紧扣大气污染、水环境治理、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环境执法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6个环保执法检查组,对全省17市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全部落实到位,8228条河流共落实各级河长7.6万多名,湖长制也将全面建立。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今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我省有序推进经济去杠杆,分类施策化解企业风险,多措并举整治金融乱象,矢志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打好三大攻坚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仅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可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面貌由内而外的焕然一新。
“忽视环保只会让企业寸步难行”,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人在内心树立了这样的认识。铁腕治污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倒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为新旧动能转换腾出发展空间。2017年我省整顿清理8.75万家散乱污企业,但产能、税收、财政收入并未下降,这给了人们全身心发展绿色GDP的更大信心。今年,我省继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要抓手的作用,上项目必须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相协调,用环保标准倒逼重点行业转型升级。
金融风险的实质,是实体企业遇到难题,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化解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推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通过关停并转、企业重组,把优势企业、十强产业集群建起来,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下去,利润和税收自然升上来,金融风险就会迎刃而解。基于此,我省近期陆续制定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3年攻坚行动规划、山东省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为实体经济提供强大金融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我省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努力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走在前列。最近,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再创体制机制优势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在发展上有“破”有“立”,更重要的是重新构造一套适应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环境,也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
最近一段时间,我省各地改革大招频出,引发广泛关注——
去政府部门办事,可以像“滴滴打车”一样快速找到合适的代办中介,享受免费服务。这一幕,发生在5月17日青岛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现场会的观摩现场。这一全省乃至全国的首创之举,让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频频点赞。
5月16日,“鲁民投”正式揭牌,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高端化工母基金首期50亿元即将落地,山东民营资本全面开启抱团投资、跨界发展模式;58家国企混改试点超半数已完成,616家经营性国企纳入统一监管……
从这些举措中不难看出,山东正在以新一轮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撑。而在构造新的体制环境中,最根本的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坚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是山东改革的鲜明特点。27天,这是现在烟台投资项目的审批速度。烟台市编办主任王兆麟介绍,项目从立项到审批,省里要求是45天,烟台推出全新的容缺审批并联办理方案,最短仅需27天。
这样的大变化,不止发生在烟台。2017年8月,省委、省政府对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意见,部署开展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等五大行动,提出30项改革任务。截至目前,具体改革措施已基本完成。
为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水平,1月18日,山东公共数据开放网正式上线运行,数据开放量位居全国前列。在这个平台上,按照“共享是原则,不共享是例外”的要求,对于不涉及国家机密、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数据坚决开放。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继续扩大开放力度和范围,是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40年改革开放,发展了山东、改变了山东、成就了山东,也为山东发展积攒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从产品出口到资本出海,从海外设厂到建设工业园区,近年来,鲁企紧跟国家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加速。与此同时,我省不断创新平台建设,改革完善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融合发展机制。
进入新时代,山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开放强省。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对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提出要着力融入“一带一路”,着力提升引资引智水平,着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加强各类园区建设,着力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目前,我省9个城市开通中欧、中亚班列。这些“钢铁驼队”,今年前两个月拉动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1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实际投资增长22.2%,占全省的28.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2017年,我省抓创新成果显著:全省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2%,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全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近百个。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今年3月26日,济南发布“人才新政30条”实施细则;4月27日,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发布,推出“人才新政20条”;5月16日,淄博“人才新政23条”配套实施细则发布……以人才优势打造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已成为山东各地的共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深融入各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