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四送一服”:给实体经济送来“源头活水”
去年,安徽省滁州市天星电缆负责人胡必林遇到了一个大难题:银行已审批的贷款迟迟下不来,企业陷入困境。“心里的感受比冬天还冷。”胡必林谋求发展的愿望一度受挫。而胡必林的遭遇并非个例。
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脱实向虚、实体经济不振等情况,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为提振实体经济,2017年8月,安徽省创新开展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数千名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收集企业问题、协调解决困难,打通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一年来,活动共办结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与诉求20241个,为提振实体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胡必林的心又暖了起来,“今年营业额力争达到3亿元!”
解难题,找准发力点
办实业难不难?宣城生信铝业董事长袁安之有着切肤之痛:“融资难、融资贵、负担重、缺科技创新项目、缺各类生产要素……”
作为安徽最大的铝合金型材生产企业,生信铝业曾在建筑型材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但从2015年开始,该企业陷入发展瓶颈:“做这一行的企业太多了,各企业间打价格战,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利润过低,压缩了企业生存空间!”
倒逼之下,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升级。可升级的方向在哪?大量资金从何而来?土地、科技人才怎么解决?面对如此之多的难题,袁安之曾一度失去信心。
生信铝业的故事,只是近年来,安徽实体经济所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等影响,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投资意愿不强、经营风险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愈发突出,最终导致企业发展信心不足。
2015年,安徽民间投资增幅排名全国前列,但是2017年民间投资却萎靡不振、增速大幅降低。与此同时,全省投资后劲不足、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问题也非常突出。
其实,为提振实体经济,安徽省曾先后出台了60多项“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但因企业不了解、不会用,最终空对空,劳而无功。
春江水暖鸭先知,政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为企业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问题,2017年8月,安徽省创新工作机制,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省市县三级干部4490人深入118411家各类企业,宣讲政策、收集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
“这些干部进入企业后,宣讲新发展理念和相关政策,听取企业发展难题,帮助企业谋划转型升级。”安徽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简明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只要市、县能解决的,就地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各省直部门协调解决。
“干部下到地市以后,挨家挨户走访企业,一个个收集问题,一项项解决。”安徽省“四送一服”第十六工作组组长、省住建厅副厅长陈扬年介绍,工作组进驻黄山市的一个月,由各省直单位抽调来的干部,没有休假,没有一人离开黄山,全程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四送一服’不仅解决了企业问题,还锤炼了干部作风!”
安徽省“四送一服”第十六工作组深入企业调研
抓基础,出实招见实效
“四送一服”如何送?发现问题后,怎么解决?
2017年9月,安徽省、市“四送一服”工作开展之初,袁安之也抱着同样的疑问。可随着问题一一解决,袁安之丢失的“信心”开始回来了。
缺思路?“四送一服”帮助联系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专家,结合企业实际,为生信铝业找准汽车用高性能铝合金型材的路子。
缺资金?宣城市工业发展基金投资2000万元,当地开发区还进行相应的产业资金配套。
缺土地?“四送一服”协调当地为企业新增30亩用地,新项目用地绰绰有余。
缺政策?安徽省“四送一服”办将相关政策分类汇编成仅有几页纸的“干货”,企业可以一一对照,让企业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好。
“‘四送一服’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各种困难,还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袁安之说,如今试生产的新产品已经为不少企业供货,“四送一服”为企业发展送来了“源头活水”!
“干部走下去、问题收上来,措施落下去、服务跟上来”。一年来,安徽省通过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各级干部收集办理企业反映问题2万多个,涉及8大类。
“占比最多的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总计3846个,占比19%,其次是引才难、创新难、招工难、社保费用高等。”简明说,所有问题中,既有企业遇到的具体困难和诉求,也有面临的共性问题。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安徽省建立相关长效机制,针对性地解决了一大批企业融资难、转型升级难、用地难、用人难等要素制约问题。
“比如针对创新对接难问题,安徽省专门出台文件,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等予以解决。”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夏辑说。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安徽将通过完善融资担保行业风险代偿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担保业务发展等多种方式逐步解决。
对于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安徽省出台了40余个政策措施文件,涉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多个方面。
有了实招,很快就见到实效。经济数据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好的表达。2018年1—7月,安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居全国第8、中部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增速比全国高6.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民间投资增长18.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0.1%提高到64.2%;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4%,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创近4年同期增速新高……
芜湖埃夫特智能装备生产线
建机制,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总投资22.4亿元,年产50万吨二甲醚项目,从打桩到投产,只用了18个月。”阜阳市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玉磊感叹道:“一般来说,这一体量的项目至少需要24-30个月。”
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是阜阳市重点化工企业,也是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开建后,第一批入驻的大型企业。
征地拆迁、基础设施配套、代办各项审批手续等均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围墙以外的事,由园区政府解决,围墙以内的事,政府不干预。”颍东区煤基新材料产业园主任周东江说。
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退城进园过程中,两名政府工作人员长期驻扎在企业,在企业项目建设现场协调厂地关系,全程代理昊源化工集团在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各项行政许可申办、协调融资等服务事项,并全程跟踪。颍东区主要领导还定期“上门服务”,现场协调解决园区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难题。
对于昊源化工集团在企业用地、融资、企业建设运营、环境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及困难,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区还结合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措施。
池州市组织举办人才要素对接会
“四送一服”是不是“一阵风”?会不会“雨过地皮湿”?高玉磊用亲身体会给出了答案:“‘四送一服’不是口头上的关怀,而是手拉手的服务;‘四送一服’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风’!”
最初,“四送一服”是以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行动的形式展开。“一个月后,企业再遇到困难怎么办?”面对企业的疑问,安徽省探索建立了“四送一服”常态化机制。“通过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利用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专门渠道,直接反映问题。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常态化队伍,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面临的诸多难题。”简明说。
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安徽省还创新方式,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压减行政审批时限等,加快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近日,安徽省政府研究决定,年底前将企业开办时长全面压缩至3天以内,比国务院要求的8.5天再缩减5天。在安徽省工商局副局长张志宏看来,“刀刃向内”和“自我加压”的背后,体现了足够的制度自信和改革决心。
高玉磊感慨:“在当前企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的情况下,政府主动排忧解难、积极担当作为就是促进发展的风向标,就是最大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