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农产品进城
近日,记者来到桐城市嬉子湖镇松桂村,村口的一家小超市里面摆满了各类日用品,柜台旁几篮子土鸡蛋很是“亮眼”。原来这是村民送过来,准备通过电商出售。松桂村汪锡钰老人回忆起今年7月卖出第一单土特产,依然显得很兴奋:“以前最多在乡镇菜市场出售,现在还能卖出省。 ”
在潜山县黄泥镇胜利村,清晨6点多电商服务站负责人张勇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每天我这里都能发六七单的货出去,主要是豆腐乳、小河鱼干等产品。 ”张勇告诉记者,自己小卖部有二十多年了,2年前县里推进电商进农村,他主动加盟了本地电商平台“和沐生活”,开始学着在网上做生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去年光网上卖货就挣了30多万元。
发展农村电商,活跃的经营主体是关键驱动力。“本土是我们的最大特色。 ”桐城市农夫商城负责人钱叶伍说,以“电商平台+物流配送+电商服务站+生产基地”运营模式,加速产品进城,现已拥有注册会员2.6万多人,合作供应商200多家。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 “为电商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打造优质服务平台,在政策范围内提供最大的支持。 ”桐城市商务局副局长彭涛说,全市现有各类网(微)店3.8万个、从业人员达7万余人。 2017年,实现电商交易额21.3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商交易额5.35亿元。2018年上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12.77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商交易额3.22亿元,同比增长20.4%。
借力电商稳脱贫
在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44岁的刘纳红脱贫后成了电商服务站站长。如今,他每天累并快乐着:直播饲养过程、录制鸡苗视频、拍摄鸡蛋照片、供顾客和网友参观、回复咨询、确认订单、下单发货……
“我搭上电商扶贫的东风脱贫。 ”刘纳红说,网店月均零售土鸡30只,土鸡蛋500个,价格比线下批发给经销商要高,利润也多些。
电商扶贫在我省遍地开花。桐城市吕亭镇吕亭村贫困户陈忠明说到电商扶贫赞不绝口,他家今年冬瓜大丰收,一时找不到销路,正在他愁眉苦脸时,当地电商上门收购了上千斤冬瓜。
目前,桐城市26个重点扶贫村实现电商全覆盖,通过发展“一村一站”“一村多品”和线上线下资源融合整合,让贫困群众种植的蔬菜瓜果、家养畜禽、风味特产等农产品免费挂网销售。
今年,我省大力实施“三有一网”稳定脱贫模式,即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还要有电商扶贫。桐城市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电商扶贫。对几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本土电商企业给与资金和项目等支持。而电商企业也承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五免费、五服务”,即免费推介、销售农产品、市域内收送快递、电商培训、代购农资和提供网销农产品、金融取款、代缴费用、代订票务、订单购销服务。
“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本土电商不能小富即安。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处长张延明认为,本土电商在做好电商扶贫的同时,要牢牢抓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进一步拓宽市场,扩大业务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触网”。
打通“最后一公里”
桐城市通过自办、联办、加盟等形式,健全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全覆盖,将网络下沉到村,有效解决服务农村和农民“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嬉子湖镇松桂村的电商服务站,一份农夫商城配送中心送货单显示:村民祝爱英一次性购买了8袋大米、5瓶牛肉酱、5瓶辣椒油、5瓶醋。 “要是在以前,要骑车到镇上买,买不到的话还要往市里跑。现在坐在家里,轻点鼠标,货就到家门口了。 ”祝爱英说。
与一些全国性的电商相比,本土电商更容易“接地气”。 “一些大的快递公司考虑到成本等因素,不愿意在村里设点,留出的真空反而成了我们的市场。 ”钱叶伍说,公司与申通、中通、韵达等7家物流企业合作,实现信息和配送共享,行政村当日达,偏远山区隔日达,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去年为农村网点配送商品1700余万元,为村民收送快递91452件。
“本土电商发挥自己优势,农村市场将大有作为。 ”彭涛说,在2016年特大洪涝灾害和今年初雨雪冰冻恶劣天气时,包括农夫商城在内的本土电商有效发挥物流配送优势,保障当地群众生活物资供应,受到广泛好评。
为促进电商发展,实现电商企业的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桐城市建设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高质量做好配套服务。镇村物流体系主要由市邮政公司和农夫商城承建。邮政桐城分公司改造综合县域物流中心1个,建立镇级物流分拣中心15个。而农夫商城村级电商服务站有218家,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完成“一村一点”布局,有效发挥电商服务站的终端功能。钱叶伍说,今年农夫商城电商公司农产品上行数额有望突破2000万元。电商进村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记者 夏海军)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夏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