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徐州人的元宵节
码过年,说着拉着跟翻眼皮(形容快)的囔,揉啦(一瞬间)一下子就到了元宵节。
搁咱徐州,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才多。
眼今的人都图省事,汤圆、花灯,管它贵贱,掏钱就买。
每年时,家家都穷的叮当响,差不多都是自己蹲搁家来扎花灯、滚汤圆。所谓“花灯”,就是章几根细竹坯子扎个带点花样的框子,糊上带颜色的薄纸,点上一根蜡烛就妥了。从十四那天的夜抹黑(傍晚)起,大街小巷院子里,任哪都是“知喽灯、知喽灯,知喽再买,买了再知喽”的欢笑声。有些妖业蛋(调皮)为取乐子,单门哄小孩:“恁的灯底下爬了个蝎子!”小孩嫌怕,一翻个,纸灯着了。小孩坐搁溜地顶上哭的稀喽迭淌,大孩喜得和嚎乱显。
面灯就不怕知喽了。搁那会儿的徐州城里,蒸面灯还比较普遍。因为十五这一天都要蒸大包子。蒸的时候,按窝(就势)蒸几个面灯给小孩玩。面灯有老虎、兔子等等模样的小动物,筋骨(后背)顶上有一个留着盛油的窟窿。蒸好后,章棉花搓一根捻子,倒一点豆油点着,等油着完了,面灯就能剋了。还有的章红辣萝卜刻个大鲤鱼,把萝卜掏空,萝卜皮上刻上鲤鱼鳞,有倒油的,有章蜡烛的,离远看通红。玩完了就拜萝卜板(扔)了。十五晚黑来,月老宁(月亮)还木冒头,恁望望吧,街口头、巷口里沥沥啦啦,任哪晃呀晃的都是跟鬼火一样的小火光,才好看。就怕都快半夜了,还有个把灯光搁老远晃悠,再叫风一吹,说灭不灭的才瘆人来。
再说吃汤圆。生活好点的不说了,差不离都是白糖豆沙、芝麻桂花糕什么的当馅。而穷人家呢?心话人家都过咱也码不过去,咬牙跺脚一狠心,最多买点烂酸渣糕、小孩酥糖啥的,了不敌了。俺见过滚汤圆的,他们先拜江米面和好,拜馅子捏成小圆疙瘩,再板在章了老些干江米面的大筐头子里头来回使劲地晃悠。晃一会儿,再湿湿水,再晃,面团越滚越大,就成汤圆了。
俺隔壁还有个老嬷嬷的汤圆包的血(才)好。她不像年轻人那样,煮几个滚就捞出来剋。她说老头最喜欢喝煮元宵的汤。其实他是怕江米面黏,拜假牙给粘掉了。年年十五那天,老嬷嬷都是蹲搁锅呛子(锅灶)前边紧紧煮,差不多都快拜汤圆煮化了,那锅汤都变的粘不拉几的岗稠(和浆糊差不多)才算拉倒。
还有就是蒸大包子。咱徐州的老百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