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贾汪 > 正文

推广清洁能源的马庄模式

将太阳能技术、沼气技术和温室技术叠加,产生良好生态效应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王本奉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我市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470万吨、畜禽粪便产生量660万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是一大难题。近年来,我市贾汪区马庄村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围绕马庄村秸秆太阳能沼气循环利用技术,市农委近日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座谈,认真总结马庄经验,聚力推进马庄清洁能源模式在全市开花结果。

“我国农村能源技术上一次新的革命”

据了解,2011年底,徐州市环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在马庄村建设全国首家秸秆太阳能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工程分三期实施,一、二期于2012年建成投产,三期于2016年底投入运行。公司首席专家苗瑞福为国家农业部108个沼气专家成员之一,与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专家组成科研团队,对国内现有沼气技术进行了创新:一是将沼气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和日光温室技术有机结合,解决了沼气冬季不能使用的难题。二是创新设计卧式太阳能沼气池,在沼气池外建造日光温室,解决了高效吸热产气问题。三是创新实施半干式秸秆沼气发酵新技术,不仅解决了沼液无法处理的难题,也为秸秆有机肥商品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四是创新探索沼气工程市场化运行管理新模式。徐州市环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市场化建设主体,采取规模化、产业化、商业化、企业化、智能化设计建设和监控管理,保证了沼气工程的正常运转、集中供气。农民可以通过秸秆换取沼气,也可以预存缴费刷卡用气。

该模式的最大看点不仅在于将污染变资源,更在于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马庄村清洁能源技术模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2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列入国家科技部、住建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江苏省政府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将马庄村的实践喻为开启了我国农村能源技术上一次新的革命。马庄农村清洁能源经验也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沼气带动循环农业全链条产业

据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马庄秸秆太阳能沼气新技术项目一、二期建成后,实现了连续6年向全村300户村民集中供气,即使在冬季零下10摄氏度仍然保持正常供气,深受群众欢迎。2015年8月投资1400万元,实施三期项目建设。2016年12月建成投入运行,沼气池4600立方米、储气柜2900立方米,可以年产沼气160多万立方米,辐射到马庄村所在镇4600户农户和居民。该项目若正常运行,每年可以处理消耗农作物秸秆6000吨、畜禽粪便8000吨。每年生产秸秆生物有机肥5000余吨,能够解决1.4万亩土地改良问题。

马庄清洁能源模式的推广应用,对我市农业循环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找到了出路。我市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470万吨、畜禽粪便产生量660万吨,大约有20万吨秸秆、35万吨畜禽粪便没有能力综合利用,给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造成了巨大压力。若能将马庄清洁能源模式在全市推广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农业循环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板。马庄清洁能源模式,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利用难题,又生产了大量的清洁能源沼气,沼渣沼液还能生产出大量的有机肥料,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全链条产业。整个生产过程无“三废”产生,实现了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的一体化无害化处理和生态循环利用。同时,该模式与日光温室有机结合,为我市高效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测算,生产1立方米沼气,可以消耗40-60立方米畜禽粪便;1吨农作物秸秆,可以产出230-260立方米沼气。每户一天按照1立方米沼气计算,每年大约节省燃气费约720元。秸秆太阳能沼气发电的开发,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特别是将该模式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一融合,对农村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让马庄清洁能源模式在全市开花结果

马庄清洁能源模式,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显著,如何让马庄清洁能源经验在全市开花结果、落地生根?市农业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说,首先要搞好顶层设计。建议将马庄秸秆太阳能沼气技术推广应用,列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制订徐州市农村清洁能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整合农业项目资金给予重点扶持。落实对推进主体和使用群众的扶持资金,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建设机制,促使农村清洁能源模式能够成为我市农业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之一。其次要坚持示范引领。我市睢宁县在新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推广应用了该模式,集中居住区规划预留了沼气管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为推广应用该模式提供了示范借鉴典型。睢宁县魏集镇2017年实施的1000户试点工程,已经于今年4月开始供气。建议我市各县(市)、铜山区,先行选择农民集中居住、村级班子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稳妥开展试点示范。对于不具备试点示范条件的,在新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时,预留设计沼气管道线路,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市农委相关专家同时指出拓展应用空间也是必由之路,应探索秸秆太阳能沼气发电应用,延伸完善模式产业链条。农村垃圾处理率是我市的短板指标,而有机垃圾又是生产沼气的优质发酵原料,建议结合垃圾分类,有效处理利用有机垃圾、餐厨垃圾原料,将治理污染、生产沼气和生物有机肥融为一体。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xzsc/jiawang/2018-11-28/43095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