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传递爱与责任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风采剪影 |
|
||
|
||
|
||
|
||
|
||
|
||
|
◎文/图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曲美慧 通讯员 墨亚 秋风初起之时,又一批踌躇满志的新生踏入了校园。 洞山旁,碧螺外,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园,又一次热闹了起来。来不及回味上一届学生留下的欢笑与泪水,老师们再次站上熟悉的讲台,用密密麻麻的板书记录下他们年复一年的辛劳与付出。 小小一方三尺讲台,一年年,一代代,默默传递着爱与责任。 习总书记说,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而作为江苏省第一所培养幼儿教师的高等专科学校,这里承载着整整两代人的希望与未来,责任在肩,千钧之重。30多年来,该校秉承“崇师、尚美、立人”的校训,坚持“两代师表,一起塑造”,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目前已基本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全国一流幼专。 “教书育人是良心活” 教学改革成果也许无法立竿见影,但他们仍为心中的责任日夜兼程 课程建设是高校生命线。每一次教学计划的微小调整都蕴含着教师们付出的无数心血。 有时候,这种改革所带来的成效需要经年累月的实践才能证明,甚至不一定会在短时间内被学生和家长所理解。在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上,每一位投身改革的教育工作者都付出了异乎寻常的努力。 2015年,年过半百的刘军教授从青海来到徐州幼专,担任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师。彼时,学校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慕课计划”恰好开始实施,校领导希望经验丰富的她制作一门慕课,先行探路。这对于刘教授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大的挑战。这个担子,接还是不接? 犹豫中,她突然想起自己的老师曾说过的话:“真正的教育,不只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整个社会。” 刘老师决定全力以赴。整整一个月时间,她带着另外8名学前儿童教育学的老师日夜奋战,到外地学技术、听讲座,设计一套专门用于视频教学的课程讲义,然后写脚本、背讲义、录视频,从一个网络课程的“门外汉”,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专家。第一次录视频,她紧张到手抖,张嘴就错。短短十分钟的样片,她录了足足八遍才勉强过关。其他老师也是第一次面对镜头,最多的时候,一个视频需要录制十几遍,她就在旁边一直陪着、指导着,回家时常常已是深夜。 2017年9月,精心打磨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慕课终于成功上线。一位学生在网上留言:“谢谢老师们的用心良苦,我们喜欢这种形式!”只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便让她忍不住红了眼圈。如今,这门慕课上线两个学期,已有4000多人在线学习,徐州幼专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也在江苏省幼儿师范教育中走在了前列。该课程获得“江苏省首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目前正在冲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对冯洁来说,投身民族民间舞教学的20年间,她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和孩子们一起翩然起舞的时刻。然而,要拥有这样的快乐,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上课的学生中,99%完全没有任何舞蹈基础。 从零教起,谈何容易。尤其是2011年之前,全国都没有一套像样的学前儿童舞蹈创编教材,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老师和学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冯洁意识到,再这样“随机”教下去,对学生来说是不负责任的。于是,在担任舞蹈教研室主任期间,她开始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先后十几次到幼儿园调研考察,了解幼儿教育管理者对于学前儿童舞蹈的教学需求,并带领老师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标准和培养方法。 2016年,她开始主持学前儿童舞蹈创编校本教材的研发。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征途,但每当听到幼儿园园长们称赞自己的学生“创造力很强”时,她便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表教创三维能力”培养模式是徐州幼专的一项重要改革成果,旨在改变传统舞蹈教学模式,将教学和表演、创作三者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音乐舞蹈系教师吴晓曦是这个项目的重要参与者。 “2005年我刚工作时,钢琴课和理论课是完全分开的,后来我们在钢琴中加入弹唱,再后来又把创作也纳入其中,我们希望学生工作后,能够将课堂延伸到舞台、延伸到生活,带给幼儿美的感受。”吴晓曦说,这样的教学改革,对于提升学生积极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教授西藏班学生钢琴课时,由于他们普遍没有乐理基础,吴晓曦不得不从五线谱开始教起,一点一滴领他们入门。即便如此,这些学生仍然对课程不是很感兴趣,参与性很低。一次,吴晓曦想到,这些西藏学生虽然基础差,但是能歌善舞,喜欢弹唱,于是她开始在钢琴课堂上融入弹唱内容。第一节课弹唱的歌曲是藏族民歌《妈妈格桑花》,当歌声响起时,她看到那些西藏的孩子突然变得很激动,所有人一起站了起来,高声合唱,唱完一遍,又用藏语重新唱了一遍。那之后,每节课她都会融入弹唱内容,而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完全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采访中,冯洁老师曾说:“教书育人是一门良心活。”很多时候,他们完全可以选择按部就班,不必大费周折改革创新。然而,内心对学生的责任、对教育的热爱,驱使他们为幼儿教育事业风雨兼程,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着自己的全部能量。 “课堂之外,他们需要更广阔的天空” 他们带领学生开工作室、办社团、开公司,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大潮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教育的本质是启迪人的心智,而这种启迪,未必全在课堂之中。扶持学生们创办两家工作室的美术系教师郭岩认为,“课堂之外,他们需要更广阔的天空”。 2016年10月,郭岩瞅准徐州文创产品市场空白,指导设计专业学生组建了“柚子原创工作室”,开发各类汉文化特色纪念品,其中“柚子”意寓“幼专学子”。2017年初她又指导学生创建“兮悦设计”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并在首届淮海职教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高职组一等奖。如今,这两家工作室都已经正式注册运营,其研发的汉风系列产品已经初具品牌效应;大学生们也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奋勇搏击,创造了另一种精彩人生。 近两年过去了,创业初期的艰辛仍历历在目。课堂之外,郭岩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于工作室的成长,无数次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无数次出差学习、请教专家,无数次手把手教学生改进工艺、重绘草图……那时候郭岩的孩子只有两岁多,正是最需要妈妈的时候,但为了辅导学生参赛,她常常晚上11点多才能回家,次日孩子还没醒,她已悄然离家。有时候她也会觉得有点心酸,尤其是看到其他孩子遇到事情第一时间喊“妈妈”,而自己的孩子喊的却是“爸爸”,她会觉得自己愧对“母亲”这一身份。 “但是,如今回过头来看,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孩子也终会明白,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郭岩说,任何创业都是风险重重的,她能够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就是学生们的努力和回报。她一直都记得,获得淮海职教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那天,几名学生激动地抱住她,又蹦又跳。工作室的大三学生胡荣馨曾对郭岩说:“郭老师,我从没想过自己能站在创业的舞台上收获掌声和奖牌。你让我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2015级学生祁奉谨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两次参加校挑战杯大赛,每次有重要赛事时,同学们总会第一个想到他。原因就在于,他曾是该校PPT社团团长,他的加盟,会让整个团队如虎添翼。说到这个社团,就不得不提信网中心教师高子砚。 三年前,信网中心组织教师到幼儿园调研,发现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PT软件频率较高,但大部分幼儿教师并不具备很好的PPT制作能力。高子砚和几名老师商量,能否在课堂教学之外,采取其他方式帮助学生们提高制作PPT的技能和水平?很快,“Power”PPT社团成立了。 高子砚和同事们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指导,为此还专门到外地学习过多次。2016-2018年,PPT社团学生每年参加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2次、三等奖2次。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凭借不起眼的办公软件玩出新花样,在全省众多高校大学生专业选手中突出重围。 为支持社团的发展,信网中心开辟了专门的工作室,在硬件和软件上都给予充分的支持。信网中心与PPT演示设计行业领头企业上海锐普深度合作,为该社团的师生们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自2016年起,社团每年都会组织PPT大赛,每届参与的PPT作品均在100件左右。截至目前,信网中心于2015年9月开设的公共选修课《PPT高手训练营》累计选修人数已超过800人次。 “老师的一句话,可能改变孩子一生” 教育的基石,是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事业成功的根源,是师生间相互的信任和爱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新时代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中,师德师风建设因其影响的深远性而具有特殊的重要价值。教育事业成功的根源,正是师生间相互的信任和爱。 大三学生赵锐龙曾一度是很多人眼中的“问题学生”。开学第一节课,高子砚就发现了这个与人群格格不入的男孩儿。作为那一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唯一的男生,他总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神情漠然,沉默寡言,一整节计算机课都在发呆。下课后高子砚找他聊天,但他一句话不肯说,抓起书包就走了。 高子砚很担心他的状态,此后每节课都会坚持找他聊天。赵锐龙终于卸下了心里的戒备,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原来,他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和理想相差甚远,而且班级几乎全是女生,自己感到心理落差极大,想要退学。高子砚一方面劝慰他,一方面让他做自己的计算机课代表,充分发挥他作为男生的优势;同时将他吸纳进PPT社团,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兄弟们。如今,赵锐龙已经蜕变为一个自信开朗的男孩儿,更凭借出色的PPT技术成为同学们心中的计算机“高手”。 “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可能改变孩子一生。”教师吴晓曦感慨地说。 在给外语系学生上课时,吴晓曦也发现有一个男生总是躲在角落里,从不参与课堂互动。一节课上,吴晓曦特意请他上来表演,尽管男生的表现差强人意,但吴晓曦仍然找到他的亮点,“狠狠”夸奖了他一番。令她意外的是,从第二节课开始,这个男生尽管仍坐在角落里,但对待学习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转折,钢琴课成绩也是“扶摇直上”,一下子冲到了中上游。后来偶然一次和同事聊天,吴晓曦这才得知,这个男生除了钢琴课,其他课程成绩均不太理想。这个消息让她感到心情沉重,但也很庆幸,“庆幸自己及时把他拉上岸,至少,他还可以通过钢琴课找到自信和努力的方向。” 有时候,师生间的情谊并不体现在课堂上,他们甚至会成为生死之交。对2008级中招班学生赵伟东来说,体育老师靖国梁便是他一生不能忘记的“兄长”。 10年前,16岁的赵伟东身体比较弱,体育课成绩一直不太好。刚刚大学毕业的靖国梁是他的班主任,平时便对他一直格外关照。一天晚自习,靖国梁到教室里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发现赵伟东趴在座位上,脸色青紫,呼吸困难,看上去很痛苦。他急忙背起赵伟东,跑到校门口打车赶去九七医院,把他送进抢救室。医生检查发现,赵伟东突发心脏病,送来时已经生命垂危,若再耽误一会儿,极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就这样,一次普通的班级检查,将一个年轻的生命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从那之后,男生们都习惯喊靖国梁“靖哥”,这既是因为他的亲切和关爱,更深藏着孩子们对他的尊重和信任。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时代越是向前,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努力培养越来越多的好老师。对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来说,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期待,这所志存高远、勇于开拓的教育“航母”,以一流的精神、一流的气魄、一流的追求、一流的业绩,为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引领新的精彩航程。 |